《小蝌蚪找妈妈》(1960年)截图
然而,自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水墨动画便处在一种缺位状态。在水墨动画的百度贴吧里,有人如此留言:“曾经辉煌的中国动画,特别是水墨动 画,现在少有人问津了。近几年多是3D、伪3D日风类的动画,不是模仿过去抄袭而来,就是毫无内涵、趣味、底蕴、逻辑可言,实不知中国的动画之春在何方何 时?”如此否定式的评价或有失偏颇,却也道出了当下水墨动画面临的窘境。
记者采访到年轻的水墨动画人刘晶晶,他从2005年开始接触水墨动画,现在已有自己的水墨动画工作室,同时在维护着一个宣传水墨动画的网站。他 认为,每个年代的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回忆,有属于他们这个年代的动画片,但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人不能静下心来观看一部水墨动画,就连知道水墨动画的人也很少 了。
靠质量而非数量取胜
水墨动画堪称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那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 破。水墨动画片和一般动画片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制作过程极为繁琐,奥秘集中在摄影部分。例如,片中的人物、动物,到了着色部分都必须分层上色,例如一头 水牛,必须分出四五种颜色,有大块面的浅灰、深灰或者只是牛角和眼睛边框线中的焦墨颜色,分别涂在好几张透明的赛璐珞片上。每一张赛璐珞片都由动画摄影师 分开重复拍摄,最后再重合在一起用摄影方法处理成水墨渲染的效果。因此,摄制一部水墨动画片的时间,足以拍成四五部同样长度的普通动画片。
作为模拟中国水墨画的动画形式,水墨动画严格来说,包括从动画片的剧本编写、剧场设计、角色造型,再到动态画面的连续构图设计,均采用水墨图像 风格,并蕴含传统国画的墨趣笔韵。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水墨动画,只有上海美影厂制作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鹿铃》、《山水情》,长春电影制片厂 出品的《雁阵》、《雪鹿》这6部水墨动画片。而广泛和持久的社会影响力更大程度上不是来自当时水墨动画的数量,而是为数不多的水墨动画的质量。水墨动画的 质量要求创作者要有时间的积累、技术的积累、艺术的积累,它不太适合商业动画片那种高效率、大规模的生产,而更适合于作为艺术短片的形式存在。其后也有一 些年轻动画家尝试,但总体来说还没有成为一个主流的样式。
在今天数字化电子技术发达的今天,为什么当下的水墨动画反而难与经典的水墨动画作品相比?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助理高薇华 认为,之所以上世纪60到80年代,能够产出经典的作品,是源于当时上海美影厂在国家的支持之下,集结了全国众多动画艺术家和美术大家,如齐白石、李可 染、方济众、程十发等人,以及其他艺术领域的艺术家,在充裕的时间和非常投入的状态下,集体参与设计和创作而成的。那时的一些经典水墨动画片本身是没有商 业诉求的,但在现今浮躁的商业环境下是难以产生这类经典作品的。
水墨动画制作成本高、难度大、周期长,要求导演和所有主创人员均具备成熟的原画功底和综合能力。这些水墨动画制作过程中的客观难点,虽然不容忽 视,但诚如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动画教研室副主任马驰所言:“水墨动画说到底只是一种形式,它的高度还是要靠作品本身的艺术性来感染观众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