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非科班出身,却不乏名师“指教”:黄宾虹、陆俨少、范扬都是他的导师。7岁开始学习书法和国画,少年时期便临摹施大畏、贺友直、刘国辉、王怀骐等的连环 画近几十种以及观音、关公神像等,1992年跟随恩师——著名画家朱兴华教授学习国画技法。每隔一段时间,他便拿着作品前去请教,时而还静静地站在旁边, 看恩师示范。这样的情形已延续20多年。朱兴华先生画艺高超,人却低调、谦虚。跟着这样的恩师,灵魂都会到熏陶。赵一农说;“这么多年甘于寂寞,把工夫花 在‘刀刃’上,就是按照恩师的教诲去做的。只是近两年,觉得要‘井喷’了,才租了这间小画室,正经八北画起来。画得满屋满墙都是山水,小储藏室也堆得满满 的。后考上了天津纺织工学院,却因交不起学费而退学。为了画画,先后干过许多杂活;为了画好画,不抽烟,不喝酒,很少不应酬,自得其乐活于自家山水中。在 他心里有两处最痛:一是失去母亲,二是被迫退学。好在他有“良药”,不仅治愈心灵的伤痛,还成为精神的家园。想着他的经历再看他的画,恍惚觉得他即画,画 即他,孰画孰他,谁又分得清呢。我想这些经历,都会成为画的底色。
赵一农是位积极进取、不安于现状的人,在从事国画专业研究与创作三十余年里,他注重多方面艺术素质的培养。曾于2000年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书法高研班, 2013年进入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范扬工作室“写意精神”课题研究班。在深造期间,更是选择了黄宾虹浑厚华滋的绘画风格和 笔墨范式,作为自己的师法对象,逐渐形成了一种既有传统渊源,又有时代特点;既有前人因子,又有个人体温的绘画风格。这种绘画风格秉承中国传统山水画“天 人相谐,山水方滋”的价值理念,既重笔墨,亦重图式;既重气韵,亦重构成;既重精神性文化内涵(内美),亦重物质性视觉效果(外美),将古人“笔与墨会, 是为氤氲;氤氲不分,是为混沦”(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和“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方士庶《天慵庵笔记》)的美学理念,一一再现于笔端。这在当下画坛 无以数计的以黄宾虹作为师法对象的后来者当中无疑是秀出同侪,令人刮目的。
继承古人 中西融合
有人曾把现代画家分为传统型、泛传统型、非传统型等,这不无道理,但不科学。把黄宾虹列为传统型,准确吗?把林凤眠列为非传统型,合适吗?翻翻美术史便可 知道,任何大师既不是传统的反叛者,也不是世俗的妥协者。由于我经常能有机会看赵一农作画,深感他下笔时起码把握了这样三条。一是注重把握社会审美观念变 化规律及当代人的审美情趣。既挽着昨天,又立足当代,放眼明天。二是对传统笔墨的程式和语言符号重新排列组合,进行再创新,烙上时代的印记和个人特点。三 是对冲击中国画非常猛烈,又容易被有些人全盘照搬的西画技法的精华大胆借鉴,比如模糊的形、抽象的彩等。如果说他以前的作品容易让人看出黄宾虹的影子,那 么近几年的作品,无论是线,还是水墨的语言运用更显机智,能将读者引到新意境、新笔墨、新表现的境界之中。特别是他对难度较大的淡墨山水的探索,更加显示 出他在艺术上的成熟与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