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V&A博物馆当代陶瓷展室,藏有欧洲、亚洲及北美洲的当代陶瓷作品。
专访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中国陶艺几乎与中国 当代艺术同时进入了“当代”的轨道,而今恰三十年。中国陶瓷未来之路应该怎么走,是有责任感的陶人都在思索的问题。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教授认 为,当代陶艺既不能抛弃中国文化传承,也不能一味复制前人。陶瓷的前沿要面向陶瓷的未来,不断拓展陶瓷材料发展的可能性。
陆斯嘉
韩国京畿道第八届国际陶瓷双年展(GICB2015,4月24日-5月31日)正在举行,作为一项已具国际影响力的当代陶艺展,这届展览的主题 强调陶瓷与未来、陶瓷的拓展以及跨界跨学科的交流。现今,全球不少陶艺家已将关注重点转移至如何扩大陶瓷边界,探索传统材料新的创作空间。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中国陶艺几乎与中国当代艺术同时进入了“当代”的轨道,而今恰三十年。中国陶瓷未来之路应该怎么走,该以怎样的面貌展现 给世人,是有责任感的陶人都在思索的问题。《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特此专访了京畿道第八届国际陶瓷双年展评委、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教授。吕品昌 认为,当代陶艺既不能抛弃中国文化传承,也不能一味复制前人,或者把国画、油画等形式简单地转移到陶瓷上,陶瓷的前沿要面向陶瓷的未来,不断拓展陶瓷材料 发展的可能性。
另外,陶瓷艺术教育也可以借鉴西方,将陶艺实践课程覆盖低龄和普通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明白, “他们对待艺术的不同门类没有歧见,对泥土、陶瓷等手工艺的关怀是公平而无歧见的。”
当代陶艺,突破陶瓷材料语言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下简称“艺术评论”):近年来,中国当代陶艺家的作品逐渐进入西方视野,中国当代陶艺家在国际陶艺界的各个层面,均有活跃身影。您如何看待中国当代陶艺发展现状?
吕品昌:这些年,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家非常活跃,有很多优秀的艺术家都深入国际的前沿活动里,这些活动许多不是商业的,而是纯粹的学术范畴的事。当下的国际当代陶瓷艺术各类活动,如提名展、双年展、交流展研讨会等,都有中国艺术家活跃的身影。
就我所知,国际上有关陶瓷的双年展、大奖赛的活动很多,有些已经是有影响的品牌展。今年在韩国举办的京畿道国际陶瓷双年展是第八届了,已经形成 了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主办单位在全世界遴选六位专家评委。主办方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陶艺协会了解信息,从中国会员中产生了一位,很荣幸我被邀请作为这届评 委。我的评审理念是,陶瓷的前沿是要面向陶瓷的未来、陶瓷材料发展的可能性,而不是复制古人、复制前人,甚至在陶瓷上照搬其他门类的艺术。可以看到,现在 很多陶瓷艺术都在复制前人,或者把国画、油画等形式放到陶瓷上。这不是艺术,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利用,这样的作品,没有个性,缺乏思想。在我看来,陶瓷必须 赋予它前人所没有过的意义,要往前走。一个时代的东西必须要烙上时代的烙印。
当下,一个前沿的共识就是,陶瓷艺术的意义已经不能够用古代工匠们所创立的实用品格和精神品格,而应该着眼于未来,创作出符合当下审美的新风范 和新形式。其实,我在教学和创作中,一直鼓励学生把陶瓷艺术创新研究当作科学研究来看待,必须用科学的钻研精神介入,进行创造创新,找寻材料和工艺的未发 掘领域,寻求语言和形式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