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陶瓷 > 河南博物院藏花釉蒜头壶:斑斓多变的釉色(组图)

河南博物院藏花釉蒜头壶:斑斓多变的釉色(组图)

2015-05-29 18:02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图四 唐 花釉双系缸 河南博物院藏

图三 唐 花釉双系缸 河南博物院藏

高15.7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10.8厘米。直口,口沿略外撇,直筒状腹,口下附双系,矮饼足。通体黑褐釉,下腹近足处及足部露胎,腹部黑褐釉上有四块瑰丽的蓝灰色彩斑装饰,彩斑颜色有泛紫色、蓝色、月白色等,色彩渐变,互相浸染,无明确的分界线,视觉上层次感极强。

唐代花瓷是我国最早的高温窑变釉瓷,与宋代钧瓷红紫相映的窑变斑彩有许多相似之处,其装饰方法亦与宋代钧瓷一脉相承。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这种唐代花釉瓷器的结构化验分析也表明:“瓷胎的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与(宋)钧瓷胎相近,但所用原料较软。”所以,后来陶瓷学界把唐代花釉瓷器称为唐代的钧瓷,或称为“唐钧”、“唐花钧”。

除了这件花釉蒜头壶外,河南博物院还收藏有10件唐代花釉瓷器,包括4件花釉执壶(其中一件为花釉花口执壶)、4件花釉双系罐、1件花釉缸、1件花釉钵。

花釉蒜头壶和花口执壶的口沿部位颇具特色,蒜头壶的口是四瓣蒜头的造型,花口执壶的口部是花瓣口,两者的颈部相对细瘦,但整体造型上依然饱满,优美,具有唐代的风韵。唐代花釉双系缸所示花釉执壶是较为普通常见的唐代执壶器形,不管是南方的青瓷,还是北方的白瓷、黑瓷,还是长沙窑瓷器,都有这类形状的执壶:敞口,短颈,圆肩,短流,鼓腹,饼形足。罐类、缸类造型多矮胖,腹部敦实圆鼓,肩部多置有泥条状双系。

上述花釉瓷器最引人关注的是其斑驳陆离、变化多端的釉色装饰。在单一的釉色上增加了另一种色釉,这是简单的釉色的增加,是装饰的需要,是崭新的陶瓷装饰语言。在这之前,陶瓷器的装饰多采用刻划或拍印等方法,如水波纹、网格纹等,这是通过“减”的方法做出的胎装饰。而贴塑、堆塑等方法则是通过“加”的方法做出的胎装饰。不管是加或者减,这类瓷器釉色都是单一的,都是通过在陶瓷胎体上的装饰来表达陶瓷之美的。

陶瓷器最初通过釉色的差异来达到装饰效果的是两晋、隋唐的瓷器,青釉器物在局部采用釉下点褐或黑彩,白釉器物用釉下点黑彩的方法,例如俑类的眼睛、胡须、毛发等部位。唐代还有白釉绿彩器物,瓶类、炉类器物上有点状、带状绿彩装饰。这种装饰方法打破了单一釉色装饰器物的面貌。花釉瓷器也是通过两种釉色来装饰瓷器,与青釉点褐彩、白釉点黑彩、白釉点绿彩有相同之处,但也有创新之处,通过施釉工艺来实现。釉色形成视觉上的对比,底釉颜色较深,彩斑在底釉上自然流淌,纹样不定,变化多端。彩斑和底釉形成了图案和色彩的完美搭配,图案自然率意,色彩明亮醒目。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