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隆(1543年—1605年)字长卿,一字纬真,号赤水、鸿苞居士、娑罗馆主
屠隆丢官,却未改大才子本色。《明史》记载他罢官后的情景曰:“归益纵情诗酒,好宾客,卖文为活。诗文率不经意,一挥数纸。尝戏命两人对案拈二 题,各赋百韵,咄嗟之间,二章并就。又与人对弈,口诵诗文,命人书之,书不逮诵也。”这位大才子,文思如泉涌,随物赋形,沛然如急雨洒大地,不择而出,真 是洒脱惬意之极。挥洒才情之余,屠隆罢官后也开始了探访生命本质的旅程。他“遨游吴越间,寻山访道……出盱江,登武夷,穷八闽之胜”,追随当时的佛教高僧莲池大 师修习佛法,“长斋持戒,倏然发僧”。自此,他彻底摆脱官场渣滓和人情的牵绊,索然独居,松风云月,参禅礼佛,与昏昏尘世相忘于江湖,内心本有之清明日益 裎露。于是,在离世前五年,他又为后人留下了两部修心悟道的性灵之书——《娑罗馆清言》和《续娑罗馆清言》。
不得不提的《娑罗馆清言》
屠隆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晚年的两部作品——《娑罗馆清言》和《续娑罗馆清言》。在这两本书中,他羽化成仙,微妙玄通,纵谈古今人生,哲思妙语层 出不穷,诚如他在自序中所说:“能使愁人立喜,热夫就凉。若披惠风,若饮甘露。”介绍屠隆,绕不开这两本书,因为这才是他作为“考槃在涧”之浮世隐者的真 实内在。
“娑罗馆”是屠隆书斋的名字。娑罗是梵语,意为“坚固”、“高远”,原是盛产印度及东南亚的一种高大美观的树,相传释迦摩尼的寂灭之所就是在娑罗树间。屠隆晚年从宁波阿育王寺移植娑罗树一棵,遂改其书斋“栖真馆”为“娑罗馆”。
《娑罗馆清言》文笔娟娟、意趣幽眇,是屠隆晚年参禅修道“证彻圆明”后的“指点沉沦”之言。试录几则:
无物能牢,何况蠢兹皮袋;有形皆坏,不闻烂却虚空。(第10则)
竹风一阵,飘扬茶灶疏烟;梅弯半月,掩映书窗残雪。(第25则)
天上两轮逐电,昼夜不休;人间二鼠啮藤,刹那欲断。(第50则)
人若知道,则随境皆安;人不知道,则触涂成滞。人不知道,则居闹市生嚣杂之心,将荡无定止;居深山起岑寂之想,或转忆炎嚣,人若知道,则履喧而灵台寂若,何有迁流;境寂而真性冲融,不生枯槁。(第76则)
至人除心不除境,境在而心常寂然;凡人除境不除心,境去而心犹牵绊。(续第9则)
理超教外,胡僧所以如愚;道越言荃,獦獠何尝识字。世智纷纷,名利场中伶俐;识神扰扰,生死路上糊涂。亦可哀矣。(续第28则)
屠隆一生,英才天纵,备尝世事多舛和人情冷暖,最后参悟平生,归隐清寂,终于入道大化。大智有知,或为之微笑拈花,亦未可知。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