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明朝人品茶赏画更显风雅

明朝人品茶赏画更显风雅

2015-08-05 09:05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学者赵柏田认为,明代士人的艺术是非常日常化的。他们从权力场中隐退,用精致的物质寄托自己的心灵,他们的所为有一种“士”的气韵

孙行之

“人从权力场中退隐,打开另一重生命。那是一个私密的空间,人能够释放自己的性灵。 正是物品让他们得到了人性的救赎。”作家赵柏田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这样谈论他的新书《南华录》。他在此间描摹了一个已经消逝的江南:文徵明、 董其昌、吴其贞、项元汴、李日华、汤显祖等人出没其间,园林、收藏、古物、字画、香料将他们串联在一起。

  推出《南华录》之前,赵柏田还写过两部关于明朝的书籍《岩中花树——16至18世纪江南文人》(2007年)以及《明朝四季》(2011)。其 中,《明朝四季》将目光聚焦于文官系统与皇权的博弈。当他在史料中钩沉一个个人物的命运时,他发现,权力绞杀的残酷正在于:它渐渐扭曲人性。“写作这本书 让我苍老了10岁。”新书的跋中,他这样谈论自己创作《明朝四季》的感想。

于是,他将目光投向晚明人的生活史,希望写一本与《明朝四季》互为补充的书。沉甸甸的《南华录》,以对一个个历史人物的讲述,铺陈了一幅晚明江 南文人的生活图景:包括如何访友、宴饮、唱曲、赏画、读书等等。“从万历到1644年,是明朝文化和物质空前繁荣的阶段。”赵柏田用以表达这种繁荣的方式 是: 选择各个行业的人,精细地描摹他们的生活方式。

这些人可以是艺术家、收藏家、官员、文士、才女、奇人、工匠,但在精神上,《南华录》 里的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被权力的洪流推到角落里的人,用精致的物质来寄托自己的心灵。”在第一个故事《古物的精灵》中,明朝最为重要的收藏家项元 汴积累了无以伦比的收藏,他的天籁阁让许多爱好艺术的读书人垂涎。以项元汴为中心,赵柏田几乎写出了一部“江南鉴赏小史”,涉及大藏家安国、王世贞,以及 后来声名赫赫的文徵明、文彭、李日华、董其昌等等。那几代人中,每一位鉴赏家都会在对古物的搜罗与欣赏中与项元汴“相遇”。即便,天籁阁中的珍宝早已散落 各处,项元汴早已成为这些珍宝递藏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为后世记住。

全书13篇,每一篇都由一个历史人物说开去,却能上下勾连、左右牵扯,引出许多人物和故事。这些人物凑在一起是花团锦簇,拆开来,每个人都有自 己一方精神园地。但时间越接近1644年,末世的悲哀气息便逐渐透出,文雅与格调转眼烟消云散。这让人想起赵柏田在第一篇故事《古物的精灵》中所写的: “物比人更长久”。赵柏田这里所写的“物”是“长物”,非生活必需品,古董珍玩,有时百无一用,但最终能传之久远。

《南华录》中的人都有一股“士”气

第一财经日报:《岩中花树》写的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史,现在这本《南华录》则是生活史。对明清思想的研究,是否决定了你对笔下这些人生活的关切点?

赵柏田:《岩中花树》讲述的思想史的传承,有清晰的脉络。比如王阳明对黄宗羲的影响,以及黄宗羲之后那批学者的思想。以前我们对江南的想象是诗 酒风流的,那么在《岩中花树》中,人们可以看到一个质地坚硬的江南。说“质地坚硬”是因为:我看到这些知识分子不是享乐主义的,他们有入世的抱负,将思想 和学术作为自己的担当。《南华录》中的人,则徜徉在对物的迷恋中。他们也同样不是孤立的,而是有一种整体感。这本书集中在晚明,从万历到1644年。在明 朝历史上,这是物质和精神文化最为繁荣的时候,我用了一个词“风华而奢靡”。

日报:你写到了各色人等,对他们,有没有统一的视角?

赵柏田:他们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息。不管他们是曾经的官员,还是商人,都将艺术作为自己心灵的寄托。他们身上有一种“士”的气韵。即便其中的女子,薛素素、董小宛这样的传奇女子身上也有一种“士”气。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