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花鸟画
原始绘画艺术中最具有绘画特质的是新石器时代陶画中的写实画。和图案画相比,其数量较少,且主要存在于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遗存中,其中花鸟题材的作品只占很少的部分。与岩画相比,写实类陶画在题材上明显增加了鸟类、鱼类以及蛙虫,花卉也被更多地关注;表现技法由于类似于毛笔的绘画工具的使用而达到新的高度,实现了质的飞跃。许多花鸟题材的写实类陶画具备了后世花鸟画的某些基本技法(譬如没骨、勾线、填色等),是后世花鸟画的雏形,堪称原始花鸟画。其中,“两犬相争图”和“鹳鱼石斧图”最值得称道。
“两犬相争图”绘于在甘肃秦安大地湾366号仰韶文化晚期灰坑出土的一件小口壶上,其写实程度令人叫绝。画面上,两只为了争夺一条小鱼而怒目相向、呲牙咧嘴的狗占据了中心位置,形象之生动、刻画之准确冠于同时期陶器彩绘作品,因而此图可谓原始绘画中写实作品的代表作。
河南省临汝县阎村仰韶文化遗址于1978年出土了一只彩陶缸。由于它的腹部绘有鹳鸟、鱼和石斧,故而被称为“鹳鱼石斧彩陶缸”。这幅绘于彩陶缸腹部一侧的“鹳鱼石斧图”纵37厘米、横44厘米,有的中国绘画史研究者称之为中国最早的花鸟画。它由红、棕两色画成。左边绘有鹳鸟一只,占三分之二画面。只见它面朝右侧,曲颈直立,六趾抓地,两目圆睁,口衔大鱼一条,姿态雄健,气势非凡。那鱼背鳍下垂,身体僵直,濒临死亡。右边绘石斧一把,斧头捆绑在加工过的斧柄上。斧柄是一根木棒,把手处绘有“X”符号。全图色彩醒目,意韵古朴,笔法凝重,线条刚柔相济。更让人叫绝的是,五千多年前的华夏先人已经开始根据不同的表现对象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以充分显示对象的神情和神态。鹳鸟体态肥硕,通体没有勾线,显然是花鸟画没骨表现技法之原始状态。只有眼眶处用墨线勾画,并用重墨点睛,以此彰显鹳鸟的精气神。而鱼和石斧、斧柄则全用粗犷的黑线勾勒轮廓线再填上白彩而成——这正是花鸟画勾勒填彩法的基本形态。一幅画面如此简单的彩陶画竟反映了花鸟画中勾勒填彩法和没骨法这两种基本表现技法的原始形态,的确不愧为花鸟画的原始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