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杂项 > 铜炉为什么是明代文玩之首?(组图)

铜炉为什么是明代文玩之首?(组图)

2015-09-15 13:48 文章来源:99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013102816353226746038.jpg


为了达到这种细腻程度,需要对铜进行反复冶炼。据说,宣德炉在冶炼时,朱瞻基前去参观,工匠认为只要反复炼6次,铜器就自然会泛出宝光。但朱瞻基还不满 足,他让工匠炼12次,加倍提纯。如此得到的精铜,只有冶炼前的四分之一。陈巧生恪守古法以十二炼提纯黄铜,其纯度丝毫不亚于古代。

除了精炼铜以外,宣德炉还含有金银等贵金属,这足以改变铜原有的重量与质感。“好的炉子会从里往外透出光泽,只有用好的材料,颜色才能凸显出来。”历史上 有传说,皇宫的佛殿失火,金银佛像全部熔毁,皇帝就下令在炼铜时把这些金银一并熔进去。这多半是后世文人所杜撰的,但如果不是宣德炉沉甸甸的分量与特殊的 光泽,也不会激起人们的这种想象。

明代以前的铜器都是青铜,容易生锈,而宣德炉因为材料的珍贵与难得,还要加上一层颜色,将其保护起来,这与给上好的家具上漆是同一道理。宣德炉的颜色有多 少种?有学者将其总结为30多种:枣红色、海棠红、茄皮紫、鳝鱼黄、棠梨色、蟹壳青等等。道法自然,古人将取诸自然界的颜色施加在冰冷的铜器上,让铜器第 一次泛发出本身色彩以外的光泽。陈巧生从他开始做炉子的时候就开始研究颜色,他用天然的矿物、植物颜料按照一定的配比同中草药调和在一起,反复试验,目前 他已经恢复了绝大部分有记载的宣德炉颜色,并且还开发出以往所没有的色泽。

巧生炉复原出了宣德炉“柔腻可掐”的艺术效果,但陈巧生对于冒辟疆的比喻却不以为然,他认为与其说宣德炉的皮色柔腻“如女子肌肤”,不如说它温润通透,犹 如美玉。儒家将“君子比德与玉”,赋予仁、义、智、勇、廉等优秀品质。“精美的玉石必然需要手工的打磨和雕琢,精良的铜炉也需要经过一番打磨和养护,铜炉 皮壳质感温润若玉,符合传统文人的美学标准。”古代文人对于各种器物包浆的追求,其实也正是这种审美取向的反映。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