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的风景素描
“达·芬奇强调大师应涉猎全面,非常有趣。”中央美院美术史博士吴杨波认为
《达·芬奇笔记》让人们惊叹的地方,还在于他在不同领域那种严谨的实证方法与态度。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朱其认为,值得思考的是,中国学习西方绘画100年,也没有达到西方500年前的水平。“(如果按照达·芬奇衡量大师的标准看)中国最好的美术学院老师的写实油画、素描水平拿到西方一比,只不过是二流水平。”中央美院美术史博士、任教于广州美院美术史的吴杨波认为,正因为今天的题材过于细化,导致当代难出大师。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达·芬奇把医学解剖学等引入到绘画 非常难得
《达·芬奇笔记》让人们惊叹的地方,除了谈及范围之广泛、涉及领域之博大外,还有另一点,就是他在不同领域那种严谨的实证方法与态度。他甚至对人的面部不同角度的像中鼻子的类型也有统计,“侧面像中鼻子有9种类型,从正面看去,鼻子则有11种类型。”
达·芬奇对人体比例、光与影、写生等问题均引入了数学法则进行研究对比,在朱其看来,“达·芬奇当时把建筑、医学解剖学引入到绘画研究领域,这一点确实非常难得。”
吴杨波强调,“无论如何要承认,达·芬奇才是真正意义上绘画“艺术”的创始人。达·芬奇的真正价值不只在于他绘画上的创新,而在于他的手稿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和对世界的探索精神。他真正伟大之处在于他把文艺复兴早期艺术家的油漆匠、石匠这种低微的身份中解放了出来。他的出现,在历史上第一次把艺术家的身份能够拓展到如此之高,以至于能和人文学者并驾齐驱。”
达·芬奇强调大师应该涉猎全面,这一点就非常有趣,在当时信息相对单一的社会,达·芬奇却以全面作为衡量“大师”的标准,但在当今多元化的信息爆炸社会中,绘画题材的细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乏人物或者风景等以题材类型自称的画家。如果按照达·芬奇衡量大师的标准来看,吴杨波认为,正因为今天题材的过于细化,导致当代难出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