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彦生 岭南春雪
周彦生 雨林传声
“完全没有素描,我认为培养不出大师”;“我的长处是,能用就用,能偷就偷”。
点评当前热点——
周彦生:工笔画不能工艺化
■统筹:李世云 ■特约:胡红拴 赵春恒 彦豪 黄浩深
■采写: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梁婉莹
从36年前踏入广州美院校门的那一刻开始,周彦生便暗自给自己一个任务和使命,一定要好好改造工笔花鸟画。他要改变工笔画在人们印象中“雕虫小技”的观念,并称要把工笔画画得像《溪山行旅图》一样气宇轩昂。三十多年来,他每天投入工笔画的创作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但当收藏周刊记者问及,近年工笔画的繁荣是否意味着“工笔复兴”的时刻到了,他则感叹“目前的繁荣只是表面的,底气不足”。
借鉴外来艺术弥补传统不足
我的使命是改造工笔花鸟画
收藏周刊:您说要把花鸟画画得跟《溪山行旅图》一样大气?
周彦生:以前谈到工笔画都认为是雕虫小技,不登大雅之堂。但从中国的绘画历史中,可以发现,无论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都是从工笔开始的。唐代有张萱、周舫,那时候是宫廷艺术,是经过皇帝点头肯定的。怎么不登大雅之堂呢?它一样可以像《溪山行旅图》一样气宇轩昂。
在毕业的时候,我暗暗给自己一个任务和使命,一定要好好改造工笔花鸟画,要为工笔画“平反昭雪”。为了这个事情,我曾经专门拜访过王肇民老师,他只说了一句话“学传统,去写生”。
我为了改造工笔画,当时天天到图书馆翻书、翻杂志。记得在1984年的一天,我翻到了一本日本的美术杂志,叫《三彩》,看了以后,非常惊讶,色彩、构图、造型都非常好。他们把中国传统的元素都掌握了,然后再借鉴西方的技法加以改造,所以,我一直认为日本对中国画的改造是比较成功的。
收藏周刊:具体做了哪些探索?
周彦生:线条是传统中国画的根,要保留,但是日本明快的色彩是可以借鉴的。因为色调可以表现情调,可以烘托意境。为了更好地改造中国画,我对一切外来的画种都有学习,例如水彩、油画、版画等,还有陶瓷的釉色、雨花石等,甚至对蝴蝶结构也做过研究。我借鉴外来艺术并非另起炉灶,而是弥补传统不足的地方,是完善中国画。
看我的作品,构图都是很壮观的,然后颜色很单纯。如果纯粹按照传统来做,红是红、绿是绿,估计画面会支离破碎,所以,我时刻注意保持画面的整体感,也借鉴了设计专业的点、线、面的构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