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中国当代艺术重度缺血吗 业内:厨师都来跨界创作(组图)

中国当代艺术重度缺血吗 业内:厨师都来跨界创作(组图)

2015-12-18 09:45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后工业时代》 摄影装置 傅文俊(中国)《后工业时代》 摄影装置 傅文俊(中国)《尺寸可变》 多媒体装置 娜塔莎·萨德尔(德国)《尺寸可变》 多媒体装置 娜塔莎·萨德尔(德国)《尺寸可变》 多媒体装置 娜塔莎·萨德尔(德国)《尺寸可变》 多媒体装置 娜塔莎·萨德尔(德国)

本报记者 陈涛

一周前,在广东美术馆开幕的首届亚洲双年展暨第五届广州三年展,让走进馆内的人们有些挠头。面对以装置和影像占绝对主角儿的展品,不少乘兴而至的参观者表示欣赏不了。事实上,若没有两位主策展人的热心介绍,来自各地的专业记者也很难读懂这批由17国艺术家创作的近50组作品。

“看不懂”的当代艺术,到底卡在了哪儿?

“这都什么玩意儿啊!”

参观者成了

点破皇帝新衣的小孩

“在美术馆门口摆上一块水稻种植园,这是几个意思?”

“艺术嘛,就是神神秘秘的。让你看懂了,还叫艺术?”

广州,广东美术馆入口处的概念装置作品《周公土收藏计划·痕迹》,呈梯田状分布,里面栽种的秧苗约摸八九厘米高。开幕首日赶来的几位年轻人谈笑风生地冲进馆内,连作品名称都没有瞅一眼。

展厅里,由中国艺术家傅文俊创作的装置作品《后工业时代》占据不小的面积,五个直径两米多的巨大车轮很是震撼。“废弃的车轮也能登堂入室,我也 是醉了。”趁着周末到美术馆感受艺术的艾米,一次次向她的同伴表示着不解。而当看到德国艺术家娜塔莎·萨德尔的作品《尺寸可变》时,艾米彻底“给跪了”。 这是一组声音装置:一个寻常的黑色行李箱,伸出的拉杆压在一只矿泉水瓶上,瓶子被行李箱反复而机械地碰撞着,发出声音,再通过一个八声道扬声器系统被放大 播放。“我真心理解不了这种艺术,也搞不懂为何如此low(注:指不入流)的东西,还进了亚洲双年展。”艾米是一枚资深“文青”,平常最大乐趣就是逛各种 美术馆、博物馆。可她对那些贴有“先锋”“当代”标签的作品,总是难得其解。原本以为这回打着“亚洲”旗号的作品会有惊喜,她再次失望了。

北京,798林冠艺术基金会,约翰·列侬遗孀、著名先锋艺术家小野洋子来京的首次个展正在展出。除了收获明星般的围观外,她同样遭遇“作品难 懂”的评价。装置《金梯子》是小野洋子为本次展览特别创作的。小野洋子带来的7件形态及材质各异的金色梯子摆在了展厅中间,它们周围还错落摆着参观者带来 的同为金色的梯子。“对这种将现成品摆进展场的做法,我始终无法理解。艺术家的功能在哪里?艺术品与日常工具的区别又在哪里?”自打听说这个展览后,辛筱 玉已去了4趟。“觉得自己更像带着一种朝圣的心态,毕竟名头很响。”乐于感受艺术氛围的她,对于场馆内无论是梯子,还是装着相同体积水的瓶子,却没有太多 耐心去读懂它们。“我无意对艺术家不恭,有时候会觉得这都什么玩意儿啊!”辛筱玉像《皇帝的新衣》里的那个小孩,无意中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如果说普通参观者因为对当代艺术有隔膜,尚可理解,可是当资深策展人朱其说出“看多了就想吐”的感慨时,就不能不让人觉得问题的严重了。“一些 人以为随便拉几个农民工往那儿一站,就是通过底层题材关注现实问题了。哪有那么简单啊。”在他看来,不少当代艺术作品都太过于表面化了,不但主题、题材重 复,就连手法也过于简单,要么极尽变形之能事,要么把好好的人整成歪瓜裂枣。“这样的东西,看不懂正常,不看也罢。”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