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李业 摄影:程新伟
近来的市场真可谓是风云变色,铺天盖地都是星月价格跳水的新闻和古玩城人去楼空的消息。叫人忍不住的要问一句,下一个跳水的会是谁?小编心里也在嘀咕,但是有一种东西,是永远不会跳水的,那就是橄榄核。
为什么呢?橄榄核收藏历史比较悠久,市场相对也比较规范,而消费者对待核雕作品的态度,也比较理性。
这一次,我们先来说说橄榄核雕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在明代时,我国的核雕艺术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橄榄核雕》(张晨光、何悦编著)中称:明宣德时代,核雕艺人“夏白眼”技艺精湛,被誉为“一时圣手”,深受皇上喜爱,他的作品也受到热捧。
天启年间,核雕更为盛行,明熹宗不仅喜欢收藏核雕,甚至还亲自操刀雕刻。他所创造的“五鬼闹判”形象生动,造型优美,被认为是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当时的一些上层人士更是把精致的核雕视为珍宝,以核雕做佛珠的习惯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出现的。
当然,说到核雕,总是绕不过《核舟记》,这是明末散文家魏学洢写的,文中描述了王叔远首创核雕核舟之事。王毅(字叔远)是一位杰出的微雕艺术家。他创作的核雕小舟,是以苏轼夜游赤壁的故事为原型而创作的,据说核舟长不盈寸,而雕刻的细节却十分丰富。文章最后,作者总结了整条船上的东西:“通计一舟:为人者五,为窗者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者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并称赞说“技亦灵怪矣哉!”后此文辑入《虞初新志》,得到广泛流传,核雕因此而名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