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先生的篆书柔和了清代以来注重书写性的小篆和金文于一体,作篆须得书写性早已成为篆书创作界的共识,而祁在此基础上则更进一步强调节奏感的运用,其甚至将行草书的节奏感糅合到篆书之中。进行篆书创作的书家皆知,要在篆书中写出节奏感绝非易事,为此,我感叹祁先生睿智的艺术审美取向。究其原因,祁先生在日课中大量的临习现当代出土的简牍墨迹,其敏锐的捏取新出土资料的取法资源,在长期的临习中,其窥察到暗藏多年的古人书写方式并大量的运用于创作之中。古人作篆讲究“婉而通”,祁先生在强调此点的基础上经常在书写的过程中融入“戈然而止”的“断笔”动作,接着又以极快的动作顺势而行,给观众制造了一种书写视觉的悬念和“笔断意连”的节奏感,这种技法性的创新为其获得全新的、和而不同的艺术语言。
祁先生将先贤在金文实践中获得的绞转、捻笔、推送等笔法糅合到遒劲、简练的线条之中,冒一看,其线条以纯小篆笔法为之,细究而知,其线条的厚实感和在干枯中表现出来的涩行质感与不均匀的边缘笔触非传统小篆笔法所能包含,观其行笔,乃知其在运笔过程中大量运用绞转动作和推送技法,并配合捻笔的动作使其篆书线条如此。由此可见,祁先生在篆书线条质量的研究上花了大量的功夫并获得了不同凡响的效果。祁先生有日课的习惯,在没有特殊事情的情形下,其必每日动笔,偶有所得,上墙细观,略有不满必毁之,祁先生就是在这样的否定之否定的螺旋递进中探究篆书之奥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