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巨龙】
鉴于展览效果很好,并考虑到孙中山和辛亥革命之于两岸的特殊意义,后来决定于2012年下半年去台北展出,仍由我跟随该项目做好联络协调和服务工作。虽然多次去过台湾,但都在“行走”,鲜有驻足停留的时候,更不可能在一个城市呆很长时间。而因为展览是在台北举办,所以我有了在台北停留一周的经历,也有更多机会感受台北,感受展览的台前幕后。展期之内,我每天按点“上下班”,陪同张老师在展览现场接待观众。其中,既有90多岁的老人,也有青少年学生;既有岛内各界知名人士,也有到纪念馆参观的一般观众,包括大陆的游客;既有手持刊登展览消息的报纸慕名而来的,也有一些在展览馆周围休闲、健身的民众。开幕的前一天,张老师“遭遇”了一群在台湾旅游的唐山老乡,“亲不亲,故乡人”,一时间,来自唐山的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展览现场。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连续几天去看展览,拿着9000多字的《辛亥革命人物赋》文稿,逐字逐句与展出的书法作品一一对照,每次都看一两个小时,最后赞叹展览作品都是“巨作”,向张老师表达敬意,并指出有几处笔误。张老师向他表示感谢,现场就进行了修改。后来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台湾律师高秉涵,也去现场观看了展览,他瘦弱的身躯让我对他送老兵骨灰回大陆的壮举感到很惊讶。原央视记者柴静当年在采访高秉涵之后,写下了“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的深切感悟。从高秉涵的身上,可见一个人的精神气节是多么重要,一如张老师所书写的那些辛亥革命的英烈,其勇可嘉,其气可赞,是中华民族要永久纪念和缅怀的。一位台北的文艺青年,为了表示对张老师的敬意,精心创作了一幅张老师的漫画,画中的张老师手执大笔,活泼可爱,灵动而充满朝气,想来那位文艺青年是把自己融入漫画之中了。一位在台的德国记者,饶有兴致地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采访了张老师,称赞展览气势恢宏。一位陌生的观众,看到祭奠英烈的书法作品,悄悄跟我说,展览现场有一股杀气和一股英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