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一位学书法的朋友在讨论时,突发奇想的谈到了“心法”的问题。说到“心法”,古来有之。儒教讲“格物、致知、正心。”大书家柳公权曾讲过:“心正则笔正。”明代的项穆也从正心以便正笔,最终达到高妙化境的“心学”历程。“书法乃传心也”。佛家讲无论修行什么,最先修的都是心,最难修的也是心。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种超脱的心灵境界。书法史上曾有“禅味书法”的盛行。“心斋”、“素心”、“坐忘”、和“忘我”等主张以达到天然一片一派“空”、“寂”的禅家气象的境界。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生命如此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认真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生活。道家讲究的“乾坤”、“阴阳”、“道法自然”与书法讲究的“刚柔”“动静”是异曲同工的。自老子开山以来,宁心息虑、返璞归真而至大道之法多矣!然而皆不少一静字。静有两端,一无一有,有则俗,无则仙,仙者贤也,悟生死,明得失,合大道,同宇宙。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家对于“心法”的论述可以说是枚不胜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