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琳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出自晚唐司马图《二十四诗品》,意在应该保持虚静的精神状态才可洞察一切微妙的变化。孙建希的绘画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这样一种虚静、素朴的追求。他的作品在笔墨的修炼上能直入沉着而洗练、素朴而灿烂的境域,锻造出意境旷远、虚静清刚的艺术品格。
展读他的山水画作品可以概括出以下特点:
其一,有知山乐水的圆觉之境:山水画的缘起,是“天人合一”意境的集成,是知山乐水田园观的体现。人们在千秋永立的高山流水面前,品味到的是宇宙精神,是对“道、理、性”的顿悟圆觉。孙建希的山水画语言,“吐胸中之造化”,“写胸中之丘壑”。他的山水十分开阔,旷野之中又十分静幽,何以将两者如此融合?其诀在笔,也就是他以笔写山,做高古大文章。千山万壑,笔笔入势,纵横交织,气韵生动,这样的山就非常壮美
其二,有愈小而大的意蕴之理:“超以象外”,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韵外之致,就是对愈小而大这一命题的艺术理解。中国画咫尺千里法则,就是对这一命题的艺术揭示。孙建希的山水画以驾驭“大场景”为能事。他的作品多采用全景式构图,用沉涩的笔调细致地皴出山体,几道暗流升腾出云气,缭绕在山峦跌宕之间,进而山势汹涌迎面扑来。看似无意而实则用心的点画,繁复中却能深入到画面的每一个角落,让画面的内容最大可能地得以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