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牧甫篆刻 释文:“光绪乙酉续修监志,洗拓凡完字及半勒字可辨识者,尚存三百三十余字,别有释。国子祭酒宗堂盛学录,蔡赓年谨记。”
岭南篆刻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但学术流派却形成于清末民初;有学者认为——
从南越王赵眛的古玺印算起,岭南篆刻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但中间出现了数个朝代的断层。真正使得岭南地区印学走向成熟的,到清末民初黄牧甫、吴大澂 的出现,彻底扭转了岭南印坛沉寂的局面,岭南篆刻正式形成学术流派的基础基本奠定。中国湿地博物馆馆长陈博君表示:“黄牧甫的出现,为岭南印坛注入了一股 鲜活的力量,使岭南篆刻第一次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属于自己的篆刻流派。”文化学者周子牛更认为:“黄牧甫就是篆刻‘岭南派’的灵魂人物,没有他,也就没有 后来的‘岭南派’。”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冷师师 梁婉莹
明代的岭南印人在创作上力追秦汉
岭南篆刻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学者丁建顺认为:“从‘文帝行玺’等三方印中的‘玺’可看出,南越国当有与中原汉朝分庭抗礼的意味。由此可以肯定这批玺印为南越国的匠人和工艺师自制。而印章制作水准则展示了岭南篆刻艺术在两千多年前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