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有些资本是有毒的)
以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知名的比利时收藏家盖伊·尤伦斯终于公布了要转手UCCA(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的消息。公开的消息中,尤伦斯除了要将UCCA转手外,“也计划通过今年晚些时候的拍卖及私人洽购将他的艺术品收藏交予新的藏家”。将自己创办的艺术机构和藏品转手他人,就是“我要钱了”。
尤伦斯作为当时一个有实力、更早懂得艺术玩法的创办者,假如真带有一颗“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尤伦斯曾经这么表达过)的心,那么,在UCCA成立10年后的今天,我们理应看到中国的艺术生态有逐渐健康的苗头,理应看到在某些局部游戏规则的清晰平和。这不是一厢情愿的盼望或者臆想,而是在天时(中国当代艺术起步不久,政策面宽松)、地利(位于中国文化中心北京、位于北京的当代艺术中心798)、人和(有钱、有人)三方条件共振状态下必然的结果。但时至今日,我们并没有看到这样美好的结果,相反,伴随着尤伦斯到来的一系列猜测反而影响着很多中国艺术投资人的做法:购藏作品——建立艺术中心(美术馆)——吸引眼球——出手藏品——通过艺术中心(美术馆)低价购藏作品。这几乎成为近几年只要稍具实力的艺术投资人都会干的固定套路。在这一路径中,建立艺术中心(美术馆)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对艺术发展有推动作用,事实上它已经成为最终出手艺术品而设的扩音器,谈不上社会责任和艺术责任,也产生不了对艺术发展有利的推力。因此,从2010年至今,全国各地的大中型美术馆艺术中心虽然如雨后春笋般一一耸立,但整个艺术生态链或艺术规则并没有明显进步,甚至在纯粹性上还不断退步。尽管现在我们不能断定(也无需断定)尤伦斯创立UCCA的初衷就是完成这个循回链,但是他最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却恰恰是这样的路径,并且因为在收藏、拍卖市场上展现在公众面前的各种成功而使得一些投资人纷纷效仿这一路径,在目前的中国成为流行。
由于过度利益化,UCCA被人评论时时常显得含糊其词,这极大地削弱了美术馆这一机构群体在“公益”方面的权威性和纯粹性,导致人们对“美术馆是公益机构”产生了极大的怀疑,甚至在局部,有的艺术投资人就公开宣称“美术馆不盈利开它干嘛”?在认知上的动摇和改变,事实上对于美术馆事业而言是极大的灾难。为尤伦斯辩护的人们总是说“毕竟UCCA呈现过那么多水准极高的展”,或者说“UCCA给不少优秀艺术家创造了良好的机会”。而反对这辩护词的人用一句稍显刻薄但非常准确的比喻给予了精准回击:你总不能说吞下包着糖衣的毒药就宣扬它的甜味吧?除了早期UCCA所呈现的少数优秀展览不能划进这一循回链之外,其他的很多运营,都被迫无奈地卷进了这一“设计”之中。诸多优秀的策展人、艺术家,在得到UCCA给予的一些机会之外,无形中为这个不健康的产业链站了台——而这很可能并非他们本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