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文艺作品,只有和那个时代普通人民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才能成为不朽的传世之作。真实而不丑化,赞美而不粉饰。现实就是现实,历史就是历史。艺术家可贵的是:善良和真诚。
我想:过去我每次上山,总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画家,是深入生活采风来的,往往会走马观花。我深深地明白了,这样不行。
这一夜新房没有白住,我解决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创作思想问题。但,要创作出一批能较好反映太行山人精神风貌和心态的作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开始收集太行山的民间传说,风土人情。了解一个村、一个家庭、一个人的经历变化。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
八五年夏天,中央美院放假后,我没回家,开始了第一次长途跋涉。从太行山北端的涞源县到太行山南部的涉县,希望能对太行山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我带着简单行装、笔记本和照相机,从北京到了涞源,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开始南下,到走马驿下车,步行串了几个小村后,上车去阜平县,转了周围的村庄,再上车往南。就这样从涞源,过阜平、平山、昔阳、和顺、左权到涉县。走了九个县,五十六个自然村,历时四十六天,拍了五十二个胶卷。我进了无数个农家小院,吃了百家饭,拍了一千八百多张石头屋、石头院、石头街、石头村、石头戏台、石头庙……拍得最多的是老人。那些太行老头、老太太,像树皮一样的脸,树根一样的手,深深的吸引着我。这些老人朴厚的沧桑感像与太行山经受了一样的岁月,与太行山给人的感觉出奇的协调一致。太行山像一尊尊站着、蹲着、劳作的老人,老人们又像一座座的山。我迫切的感到应该抢拍这可亲、可敬、可爱越来越少的一代人。
我想:这是最后一代,人山合一的太行山人。穿牛仔裤和健美裤的壮男俊女将来到了六十、七十、八十以后,那精神气质将不同于他们的父辈,将成为新一代太行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