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水之道: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突破的方向(图)

水之道: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突破的方向(图)

2016-07-08 10:27 文章来源:《书画研究》  作者:夏可君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水性的生命原理:一方面,水性暗示了自身的无色无味的无性,如果不从这个“无性”出发,水墨就无法重新开始;另一方面,水性之为水性,确实有着自身的特性,尽管并非是本质属性,而是有着生变性,有着自身的“自然性”。要结合“无性”与“生变性”,“无性”与“新的自然性”,才有着水墨新的机会;重新发现一种新的虚无性,重新让水性保持生变。

(一)水墨的虚无性,在历史的发生与中国智慧上如何?

1、水墨艺术选择水,乃是因为在晚唐,受到佛教影响——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双重的空无化;水之无色无味就是回应这个双重要求,水破墨,让墨之黑色减到最低;水破纸,纸之白色因为水之无色,余留了纸绢之余白。因此,选择水,乃是要做到双重的虚无性:让材质余化到最少,让材质一直有着空白的暗示。

2、水,最好地体现了中国智慧:在变化无常之中,在无定型之中,却需要被赋予最为生动而细微的节律,而且让此节律保持变化,无形而有形,仅仅是柔顺的中介。超越生与死,这是东方的“水性”,不同于巴什拉所言的西方的水性的句法(在生命-死亡-水性三者之间结合的句法),中国文化的水感的句法一直保持在有形与无形之间,具体表现为:水纹的波动节律与流散的余韵之间的张力。

(二)水性的生命原理:

1、生命在水中出生,在母亲腹部的羊水滋养中,我们的生命被孕育,生命感受到水的震荡,生命即在水的震荡之中生长,如同在摇篮里生长,水之轻微的震荡或波动就是与肉身融合的最初的摇篮曲,对此天然之歌的记忆与重复,是我们身体皮肤一般的铭文。对此水纹的书写,就是一次次的水纹之颂,激发了水墨最初的情性,那细密的纹理就是此心绪的隐秘记录,就是进入了水的物质性想象之中,这也是宋代马远等人水法为何如此富有诗意的缘故,就如同法国哲人巴什拉在《水与梦》一书中所言。

2、一旦一个文化选择水墨,尤其是“水”作为材质,坚持以水墨的方式来做水墨,就是从单纯的水与墨、纸与笔的材质出发进行创作,从一开始就进入了自然性的具体感之中,水异常具体,尽管其无常形,一开始就在自我限制,一开始就面对变化无常而需要艺术家赋予其个体独一的形式,如同水总是需要被置放在某个容器空间之中,才可能被吸收。从有限之物出发,绘画选择了水墨,就是肯定水性与墨性的材质性,仅仅是其物性,而并没有外在性的观念的附加。而且还要以此面对无常的变化,这就必须重新赋予水以足够的柔韧性。

(三)水性的句法:

1、水性的水墨艺术,在句法上,有着多样性,尤其与宣纸的结合后。在“水法”上体现为:流畅性、可塑性或伸缩性、渗透性。与“墨法”结合就带来了、细微的层次感、罩染性与渗染性。与“笔法”结合,则需要逆反而行之,面对水的“润-滑-畅”,则需要“枯-滞-涩”,形成细微变化的笔痕张力。如果水性减少,比如黄宾虹晚年以焦墨宿墨的涂写;如果水增加,就是积水法(如同许华新最近的新水墨),如果水与中国其他艺术材质融合,比如与玉质感相关(也是许华新的玉质感和空寒之气)。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