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看目前拍卖行们所处的大背景。今年春季,香港苏富比在上海以及北京的预展,因为大幅缩减场地而被部分参观者认为“迷你”。然而,相比之前市场热衷于“生货”,今年各大拍卖行开始主推“硬货”,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要让藏家“放心”,同时相比前两年藏家更多的关注艺术品本身,当下藏家更加关注的是资产配置。在这种情况下,似乎“硬货”就比“生货”将更具有“投资”价值。
经济学意义上的“硬通货”并不难理解,需要具备几个条件,例如币值在中短期内基本保持稳定、流通性强,其价值得到广泛的接受和认可等。由于这些特性,“硬通货”就可以作为可靠而且稳定的投资手段。艺术品市场上也有性质上与之相近的艺术品。名家作品、稀缺作品、具有特殊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的作品等,都可以被纳入“硬通货”的范畴。而那些过去已经在拍卖市场被藏家认可的“硬货”,由于其本身的市场价值已经被市场所认可,因而目前更容易使得藏家接受。
那拍卖行主推“硬货”,这“硬货”从哪里来?羊毛出在羊身上,还得从藏家手里来。我们来看看在当下,藏家怎样巧妙地与拍卖行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