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朱浩云:齐白石为何在民国画坛吃不开(组图)

朱浩云:齐白石为何在民国画坛吃不开(组图)

2016-10-11 10:10 文章来源:artron.net  作者:朱浩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附图1、齐白石(1864—1957年)附图1、齐白石(1864—1957年)

根据笔者的研究,民国时期,齐白石作为从事书画、篆刻艺术的“北漂”艺人经历相当坎坷,用现在话说绝对是艺术上励志的传奇人物。要知道民国时期,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市场上,他都受到京城众多画家的冷落、压制、排挤,甚至一度成为众矢之的,遭到北京画坛保守派们的口诛笔伐,有的骂齐白石的画是“野狐之禅”“俗气熏人”,有的骂齐“不学无术”“不能登大雅之堂,”极尽攻击之能事。在整个民国,他始终游离在画坛主流集团——“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画会”之外,要不是陈师曾(1876—1923年)和徐悲鸿(1895—1953年)的先后出手相助和提携,白石恐怕很难在京城站住脚。据齐白石年谱记载,齐1919年定居北平,住在法源寺,当时,齐白石卖画门可罗雀,作品销路很不畅,即便售出价格很低,正如他自己所述:“我那时的画,不为北京人所喜爱。除了陈师曾以外,懂得我画的人,简直是绝无仅有。我的润格,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圆,比同时一般画家的价码,便宜一半,尚且很少人来问津,生涯落寞得很!”造成这一状况主要还是买画者认为齐的作品是随意涂几笔而成,一天少则可画几幅,多则可画十几幅甚至更多。为迎合买画者的心态,齐一方面在绘画上作改进,如在花卉中添加一只或数只细致入微的“草虫”,让买画者觉得工细逼真的“草虫”是费了很大功夫的;另一方面,齐白石曾托好友胡鄂公请吴昌硕(1844—1927年)为自己写 “润格”,吴为了提携这位倾心愿为门下的后辈,对其诗、书、画、印作出了较高的评价,应该讲,吴也算是给足了齐白石的面子。1922年吴昌硕的弟子陈师曾将吴昌硕、陈半丁、齐白石等画带到日本办展卖画,结果齐白石画全部卖出,平均每幅卖了100元银币,山水画更贵,二尺长的卖到了250元银币。这样的价格,在国内想也不敢想。而当时声望远在齐白石之上的陈半丁10幅中卖掉了6幅,消息传到国内,齐白石作品在国内的销路有了很大改观。齐白石“衰年变法”创立的“红花墨叶”大写意花鸟画风也是在陈师曾的点拨下完成。可惜,作为白石知己和贵人的陈师曾1923年就去世了,陈只活了47岁,白石甚为悲痛和惋惜,写下了“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之后,海归派艺术代表人物林风眠(1900—1991年)尤其是徐悲鸿对齐白石这位北漂民间老艺人尊崇有加、多方关照、关爱备至,这里徐多少带有一定的同情成分,不仅聘他到大学任教,而且在各种画展等场合抬举他,甚至生活上无微不至,齐白石曾发自肺腑地写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君也。”应该讲,齐白石在建国后艺术上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徐悲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徐悲鸿评价齐白石艺术还是有限度的,不像对张大千、任伯年那样五体投地,如评价张大千是“天纵之才”“五百年来第一人”;评价任伯年是“为仇十洲以后中国画家第一人”。记得1931年,为了扩大齐白石的影响,徐悲鸿说服中华书局的主要负责人舒新城出版了《齐白石画集》,并亲自编辑并为之写序。他评价齐白石的画说:“齐白石之长处,在有色彩,一往直前,无所顾忌,惟多红而少绿。或其性格所尚,写昆虫突过古人,其虾、蟹、雏鸡、芭蕉,以墨写者,俱体物精微,纯然独创。”可以说,整个民国时期,齐白石名望没有跻身于一流画家之列,卖画价格也始终在二三流画家之间徘徊,至于当今画坛上所说的“南张北齐”(南指张大千)笔者也没有查到相关的资料考证,倒是“南张北溥”(南指张大千,北指溥心畬)来历非常清楚,南北画坛积极响应,并影响至今。那么,民国时期齐白石不被看重究竟是何原因?究竟是何人与齐白石过不去?(附图1)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