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为什么古代书法作品的纸张往往比古画干净

为什么古代书法作品的纸张往往比古画干净

2016-11-21 08:49 文章来源: 和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为什么古代书法作品的纸张往往要比古画干净?古代的造纸术有什么秘诀?数字化对图书馆的发展有什么意义?11月11日,第三届全球高校东亚图书馆国际论坛会议在复旦大学举行,会议吸引了20位国内外高校图书馆馆长共议东亚文献的保护与修复以及数字化建设与共享。

古籍保护的基础是懂纸

纸质文献的保护是当下中华古籍保护工作面临的大问题,自1898年,梵蒂冈图书馆的馆长艾伦首次明确提出要把科学融入修复中去后,越来越多的人从科学的角度研究纸张,探索纸张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可以保存得最好。

对古字画有所浏览的人会发现古代书法的纸张往往要比古画干净,为什么?

复旦大学前校长、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杨玉良解释,书法作品哪怕是唐代、元代,纸张很多都品相良好、字迹也非常清晰,那是因为用的是生宣。但工笔画的笔记很多已经难辨,纸几乎已经像酱油一样色深,因为工笔画一般是画在卷上或者熟宣上,熟宣中的氢氧化铝会在潮湿的情况下生成酸,酸就会催化纤维素发生降解。降解的过程中形成很多产生颜色的化学集团,叫深色团,逐渐累积后颜色就越来越深。此外,以前裱画的时候都是用淀粉糨糊,细菌喜欢吃,而细菌的产物就是酸,这样让纸张进一步损坏。

杨玉良曾在婺源得到宋代的纸,在潮湿的条件下纸已经团成一团,但是用清水一漂状态居然非常好,这让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古代造的纸非常好,为什么现代造的纸就不行?

中国的各个大图书馆把古书的酸度做了一个测量,结果发现唐宋时期纸的pH值一般在六点几,相当于中性,到了19世纪纸张的pH值一下掉到四点几,属于酸性,再往后回升到7,这不是因为纸张的质量好了,而是因为离现在时间短。

究其原因,原料是一个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制作方法。现在的造纸方法,首先用机械粉碎做木纸浆,但仅仅这样不行,因为天然的纤维素里面含有糖分、含有蛋白质,要把这些去掉最有效的方法是加碱,为了把纸张做得白,还得用化学制剂漂白,经过这两道处理,至少把纸张寿命缩短到原来的10%到15%。原来纸张都是用无纺布,纤维细长,但是现代的造纸是靠马达打,所以纤维很短。在古法造纸里面,一千一百年是可以达到的最低的纸张寿命,如果用很好的原料,寿命可以达到四千五百年,因为纤维素的稳定性非常好。

杨玉良提到,如果遇到大面积的修复工作,一页一页修很慢,这时候就可以考虑用新技术。纳米电喷法可以把纤维素溶解以后在高压电下面把丝喷到纸面上,肉眼是看不见的,但是用显微镜可以看到,喷满以后,适当地加压,一下就能将纸拿起来了。如果用得好,修复的速度就会很快,这也是正在开发的一个技术。

杨玉良感叹想从事这一行的数学、物理、化学、材料都要懂一点,而且还要懂古籍懂文物,人才培养相当困难。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