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彭锋:当代艺术的价值取向应该走向何方(组图)

彭锋:当代艺术的价值取向应该走向何方(组图)

2016-11-30 10:45 文章来源:美术观察  作者:彭锋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有关艺术作品价值评价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在当代艺术界中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但是,如果澄清了艺术作品的不同价值取向,有些分歧可能就可以避免。

[意] 波提切利 《维纳斯的诞生》 布面蛋彩  175×287.5厘米  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意] 波提切利 《维纳斯的诞生》 布面蛋彩 175×287.5厘米 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

其实,不同时代有关艺术作品价值争论的焦点不同。在18世纪确立起来的现代美学体系中,艺术作品价值争论的焦点,是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和审美价值之间的关系问题。美学在18世纪确立为一门哲学分支学科,得以与认识论和伦理学并列,这与康德的体系化的工作密不可分。康德将人的全部认识能力分为知、情、意,它们有各自不同的领域和价值追求。认识价值来源于知性对真的追求,伦理价值来源于意对善的追求,审美价值来源于情对美的追求。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形式,其价值也可以区分为认识、伦理和审美三个方面。在理想的情况下,艺术作品这三方面的价值是可以统一的。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们,曾经将古希腊的艺术确立理想。席勒在《美育书简》中,就不遗余力地称赞古希腊艺术。但是,随着古希腊理想的破灭,社会分工割裂了完美的理想,在实际情形中,认识、伦理和审美这三方面的价值通常是互不相干,甚至是相互冲突的。比如,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曾经引起不少人自杀,从伦理价值上来说不是一件好作品,但是这一点并不影响它的审美价值。不仅文学作品如此,音乐、美术、戏剧、电影等领域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一些绘画作品如库尔贝的《世界的起源》可能会引起观众的欲念,因而会被认为在伦理上具有负面价值的作品,但是在伦理上的负面评价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它的审美价值,在艺术界也没有定论。审美价值与认识价值的冲突,在美术领域也比比皆是。如安格尔的名作《大宫女》曾被批评家讥讽至少多画了三节脊椎骨,但是这种在认识上的负面评价,似乎也没有影响到它的审美价值。即使在文艺复兴时代,大师们为了追求审美效果,也不惜违背客观规律。如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中的维纳斯,就明显不符合人体解剖,她的脖子过长,左肩过斜。但是,正是因为这种违背客观规律的处理,让维纳斯显得婀娜多姿,美丽动人。

总之,在前现代美学中,艺术作品的伦理价值和认识价值,会影响到它的审美价值。在现代美学中,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可以独立于它的伦理价值和认识价值。而在今天,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伦理价值和认识价值之间关系的争论仍然在继续。特别是在后现代美学当中,艺术作品独立的审美价值遭到了挑战,伦理价值和认识价值再一次回到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评价之中。从美学史上,我们似乎可以看到黑格尔“正—反—合”式的辩证统一。用一句中国俗语来说,那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前现代美学强调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和审美价值三者的统一,现代美学强调三者的分立,后现代美学在某种程度上又认同前现代美学的观点。历史似乎在螺旋式地演进,周而复始,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

但是,在当代艺术批评中,重要的价值冲突不再是审美价值、伦理价值和认识价值之间的冲突,而是学术价值、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之间的冲突。人们可以从重要、值钱和好看三个方面来评价艺术作品。重要是从学术方面做出的评价,值钱是从经济方面做出的评价,好看是从审美方面做出的评价。这三者有可能是统一的,但在更多的情况中是分裂的和冲突的。由伦理价值、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组成的价值系统,向学术价值、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组成的价值系统的转向,是当代艺术评价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最明显的例子是电影。某些成功的商业大片可能获得了很好的经济价值,但在学术界中的评价不高。某些实验电影在学术圈享有很高的声望,但在票房上却缺乏号召力。还有一些艺术电影可能在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方面都不够理想,却非常好看,在审美价值方面赢得了回报。这里的冲突是如此明显,以至于今天的电影人从一开始就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且根据不同的目标来做出不同的评价。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