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紫金研帖》 纸本 行书 纵28.2厘米 横39.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苏子瞻携吾紫金研去,嘱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敛。传世之物,岂可与清净圆明本来妙觉真常之性同去住哉。
米芾饯行邀苏轼为砚台作铭
苏轼故去米芾急追心爱砚台
三年后,苏轼因受台谏的围攻,再一次被“赶出”朝廷,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路过润州(今江苏镇江),米芾远道赶往为他饯行,并以诗相送,苏轼言:“荣宠过分!”欣喜和感激之情难以言表。更重要的是,米芾还带来一方砚台,请苏轼为之作铭。苏轼遵嘱作《米芾石钟山砚铭》:有盗不御,探奇发瑰。攘于彭蠡,斫钟取追。有米楚狂,惟盗之隐。因山作砚,其词如陨。与之前苏轼调侃米芾“借一还二”的行为是“巧取豪夺”一样,这次苏轼用十分诙谐的戏语来写,既显出二人很亲近随便,又很适合文人雅士不拘俗套的个性与独特的表达方式。当时苏轼还借走了米芾珍爱的文房紫金砚,一个多月后,苏轼卒于常州,后人准备以此砚石一起陪葬,米芾闻讯希望能够追回这方名砚,并书有《紫金研帖》。
1973年,在元大都遗址中出土了这方珍贵的“紫金砚”,砚的背面有北宋文人、书画家米芾的铭文,字迹虽然斑斑驳驳,不是非常完整,但依然能够看出米芾刚劲挺拔的书风和他想要表达的意思:“此琅琊紫金石,所镌颇易得墨,在诸石之上,自永徽始制砚,皆以为端,实误也。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