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稿《群玉山房诗集》书影
二、 《群玉山房诗集》中的狂狷特征
孔子将人分为中行、狂、狷、乡愿四种类型,与道、德、仁、礼的价值观念、社会规范联系在一起。孔子认为人在依道而行的过程中,会有几种不同类型的精神气质或人格特质。《论语。子路》记载: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儒家学者梁朝皇侃解释说:“狂者进取于善道,知进而不知退。狷者守节无为,应进而退也。二者俱不得中而性常一,预得此二人者,以时多进退,取其常一也。”(《论语注疏》卷七,《子路》,《儒藏﹒四类书﹒论语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2页。)他将狂者“进取”的心理气质与“善道”的道德精神结合起来,将狷者的“有所不为”的心理气质与“守节”的文化规范结合起来,“狂者”“狷者”就不仅仅是心理意义的气质类型,而成为一种文化人格意义上的精神气质类型。孟子将狂者、狷者视为“有志者”与“有守者”两种类型。皇侃《论语义疏》中也说:“狂,谓应直进而不退也。狷,谓应退而不进者也。二人虽不得中道,而能各任天然,而不为欺诈”。朱熹在《论语集注》中也说:“狷者,志极高而行不掩。狷者,知未及而守有余”。这些儒学家强调,狂者与狷者是两种背离“中行”并且相反的人格类型,他们在意志表达、行事风格上有进取与退让、狂傲与拘谨的一系列相反的特质。所谓“狂狷”者,是指那种既有狂者进取、刚强的一面,又有狷者退守、淡泊的一面。邵泰衢《檀弓疑问》指出:“志大而有所不为之,狂狷者也。岂在狂肆之狂?”,这里点出了狂狷型人格的一个重要特点,即所谓“志大而有所不为”,就是狂狷型人格具有狂者的志向远大、积极进取的特点,同时又体现出有所不为、退守恬畏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