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津门三大家孙其峰·陈冬至·何家英/何家英卷(组图)

津门三大家孙其峰·陈冬至·何家英/何家英卷(组图)

2017-04-25 12:11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1493089994463538.jpg

《秋冥》

一、丰富的直觉感悟与深厚的素描功力

重视直觉感悟是何家英的着眼点,同时也是他工笔人物画的突出特点。

传统中国画的继承,一直以来主要是靠临摹前人作品入手,而非直接面对对象写生。尤其是人物画更是如此。这样不仅忽略了画家对客观对象鲜活、生动地直觉把握,最终导致高度概念化的形象处理和形式语言的程式化的形成。何家英打破了一味承袭传统的模式,在西方素描里洞见了传统工笔画所不具备的深入程度以及工笔与素描、东方与西方的共性 与个性、相融性与差异性。这为实现他的绘画理想打开了一扇大门。

何家英曾这样说过:要真诚地大感受生活,用艺术语言表现人的心性,人的情感,不能丧失直觉和感受。他注重“外师造化”。因此,写生是何家英找回直觉所采取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他借助现当代绘画形式尤其是素描所提供的丰富真实的直觉感受展开了富于刨造性的工作,以此填充传统演化轨迹中的薄弱环节。这是在新的层面上对传统的拓展,是对“外 师造化,中得心源”真正延续。何家英注重对基本艺术规律的阐发,其绘画技法上也是围绕着这一思路展开的。在空间层次处理、勾线、着色、染法等具体手法上,他既保留了传统中国画的精神特质,又有所突破。比如画家追求人物二度半空间的塑造,它既没有西方化,也超越了传统中国画的单一平面性;既有厚度,又很空灵。

在画面表现上,何家英在写实造型的基础上,切入了以线造型、骨法用笔的传统方式,将传统程式的钉头鼠尾描、兰叶描和西方人体结构、透视结合起来,即显示线的独立的形式美感,又传达了对象真实的面、体、空间。在衣物和道具上,多选择有花纹图案的入画,通过装饰的花型,围绕衣纹转动,结合透视显示其体积,并尽量追求平面化效果,仅在脸、头发、手、脚部有体积,但又不是纯西画的体积关系,而是以主观成分介入比较多的形体塑造,或多或少带有结构素描成份,画面始终保持着线的主体,形成了中西结合的最佳方式。 

何家英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色,还突出表现在对人物心灵的刻画上。他主张:真诚地去感受生活。用艺术语言表现人的心性,人的情感在每个时代都不可丢掉的东西。因此,在何家英的作品中,他特别重视眼神的变化,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之中的道理。他总是依靠艺术形象本身感染人,善于巧妙地把人物设置在最能突出性格的环境及角度中,敏捷地抓住被描写对象的感情神态。通过对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描述来揭示生活的本质。如《街道主任》、《秋冥》、《酸葡萄》等作品。他把人物外貌的特征和内在精神个性有机的形象结合起来,使之达到神情毕肖。在艺术形象上。何家英尽到了艺术家的职责。他的作品形象地反映了生活,把被描绘的对象的本质特征恰当地,巧妙地介绍给观众,使人感到美的享受。在作品《魂系马嵬》、《桑露》中,他充分发挥其造型艺术的特长,充分表现了各种人物在一定环境下的各种不同性格特征。所以他创造的画面总是新颖深邃的。有时他为塑造一个形象,往往要从各种角度,各种构思,动态、色彩、透视以及解剖结构等技法中多方面去探索尝试。也许是由个性气质决定,他的画特别追求准确和微妙,强调视觉的发现正缘于观察仔细所致。这种仔细往往是呕心沥血的损益分寸,很累人的。象那幅《十九秋》光是草稿大大小小就达几十张。树叶几乎每一片都是认真写生所得。在处理人物动态上,特别勇于探索那些昂扬、低俯、坐卧等多数人不肯甚至躲避绕着走,具有高难度的体态特征。所以在他在创作中,艺术形象不是表面的,千人一面的繁琐的摹拟生活,而是比现实生活更概括、更集中、更典型。他借助客观对象和挖掘自身的表达欲望,完成了情感的抒写。无疑深厚的素描功力是他的表现技巧能够不断深入的基础。也是他将传统与写实一路推向极致的关键 。  

他着眼於中西方绘画的相通之处,把西方造型手法和中国造型观念巧妙结合起来,在两者的契合点上参悟因革,尊重传统而不束於旧范,问途城外而不流於追随。他的创作高扬写实精神,注重生命体验。作品刻画细微,经营位置谨严,人物清丽莹洁。 

责任编辑:Jelly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