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图 68cmX68cm
“浓淡破积泼焦宿,五行阴阳太极图。天人合一识天趣,肥不臃肿瘦不枯。”或许是马汉跃的山水源于中国文化的厚重,和传统文化与古老哲学水乳交融般难解难分。从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人格意义到宗炳的“澄怀观道”,强调山水意在明道,强调山水之意在弘儒而崇尚大山精神。马汉跃把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一一注入他的山水,成为他山水精神的构成和精神家园的引领,同时他又以自己的方式彰显和解读着传统文化的丰腴与含蓄。
马汉跃的作品富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与浓浓的禅意不无关系:“诗书画意贵于禅,拈花一笑九重天。六朝往事浑如昨,细对山川说宋元。”中国山水画历来就受到儒释道思想影响,笔墨是“山水”真正的生命舞蹈,是超逸象外而跃然纸上的自由元素和生命的影响力。马汉跃山水重笔情墨趣,抒发个性,利用水和墨的交融、渗染、冲刷而造出清新、静谧、淡逸的氛围,更具感染力,在湿中求干,湿而不软,淡而不简,让人始终停留在虚无恬静的境界中:“取舍由人不由天,虚实繁简总悠然。知白守黑寻常事,心无挂碍通幽玄。”马汉跃注重禅悟生活,玄对山水,借山水之灵性可以悟道乃至证道,常以亲身所感的场景入画,使人感到苍莽深邃幽静,却又不失厚重华滋,气韵充盈。他的山水洋溢着一种纯真的生气,一种天地间的真气,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沟通,一种情绪和心境。
解读马汉跃的山水画,我们时时能体味到画家那种深邃沉静的哲理思考,这源于画家高贵博大的精神世界。精神是超越于生命之上的一种情怀,一种思想、一种人格。中国画是人类精神生命的物化。中国画的艺术形式与我们生命中的感觉、理智和情感生活所具有的动态形式处于同构状态。中国画的内涵的丰富性源于个体精神的丰富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画甚至可以放弃任何附设的形式,而以其天然的质朴获得审美的价值。
在传统美学中的“象外之象”、“味外之味”,这些无法言说的意会、情怀,从马汉跃山水的语境中表达出来。他的山水绘画汲取山川自然之精神,同时生发自家之性情,物我同化,天人合一,正可以说是个体生命的大自在大境界的逍遥游。“放笔直扫千万峰,法无定相气如虹。更有惊雷奔日月,一画能夺天下工。”我们欣赏马汉跃的《暮归图》,完全可以感受江水平波、层峦幽深的美妙风景,心神俱爽;其《苍崖云烟》则是山岚郁苍,幽情远思的怡人风光;欣赏《云林远岫》,就如同置身于溪流曲折、路径通幽的山野之间,一路风光令人目不暇接;欣赏《春风一阵山水秀》,宛如亲眼看见江南水乡烟云掩映,迷蒙润泽的别样风景,物象的简化带来了意境的深化……神会天然,性与境合,以心写境,默契无碍,用柔韧的、虚灵的书写性的线条描绘山川景色,同时传递出与山水相亲的自我情感和萧疏野逸的淡泊心态。以一种生命的大自在,灵魂的高度自由,与天地山川相喜悦相感应相默契而相融合,以一种通灵的笔墨使其山水绘画的意境与气象,超越了自然表象而融入自然内核,与宇宙大化一体。贯通着人的心灵之美,鼓荡着山川锦绣的神韵内美,正是充分体现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家旨归,返璞归真,最接近生命节奏的核心,而直入艺术的本质。
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道家学说和禅宗思想,给马汉跃提供了心灵归依、精神寄托和艺术灵感。马汉跃的《山林絮语》《春江水暖》《十万峰山》,都是极为简净的构图,极为简净的笔墨,加之大面积的空白,萧瑟、幽淡、寂静、闲远,呈现出自然的气息与内美,可谓参悟造物精神的“意象山水”,将一种安闲雅逸,温和萧散的理想人生境界与绘画艺术世界融合在一起,从而欣欣然怡情于自己所营造的桃花源一样的笔墨世界之中。正是作者澄明淡泊的心境和自由自在的生命情调的真实记录,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清静、孤寂、优雅、澄明、从容、灵动的情怀。
马汉跃的《江上清风》《松壑凝翠》《我见青山多妩媚》,平和自然,典雅含蓄,恬淡温婉,充满了儒家中和之美的意趣。天空高远、湖水明净、青山逶迤、佳木葱茏、溪流婉转、山径曲折、亭亭如盖的丛树掩映之下,缥缥缈缈的烟云笼罩之下,数间草堂隐约其中,一派平远萧疏,冲和恬静。以一派重彩写出了静穆文雅、虚和淡泊的风致,呈现出一种温润和谐,端庄温文的山水境界,弥漫着中和雍穆的精神气息。无一不呈现着文质彬彬、雅正静穆的精神境界与山水神韵。
中国画是一种文化修炼,更是一种人格和生命的修炼。马汉跃为人谦和,做事低调,在他身上既有儒者的执着意念,亦有道家的含蓄宁静。既得儒家中和之意,又得道家自然之旨,多年的朝暮研习,笃志不移,刻苦磨砺,使他的山水画有了深厚的功底,从而形成苍莽、郁勃、灵秀、真实,现代感极强的独特画风。观赏马汉跃的山水画会发现,多以大山为主体,层峦叠嶂、云涌泉流,却少见人物。然而那杳无人迹的高山大壑已经人格化了,大美的境象与崇高的精神融为一体,其中似乎蕴涵着郁勃昂扬、宁静致远的人文精神,又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马汉跃用他的画笔饱蘸生命中难以割舍的山水之情,去构筑博大精深的气势,去营造大山雄、秀、险、幽的意境。那种令人怦然心动的景观,深情地注入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现实感奋,表现的不仅仅是自然空间,而是“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精神空间。那种崇高的美感,是精神世界的碰撞,是生命与生命的交融,是民族生存的伟大空间和高昂精神的感情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