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姚谦:不只收藏 所有生命体都有恋物癖(组图)

姚谦:不只收藏 所有生命体都有恋物癖(组图)

2017-06-12 08:44 文章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姚谦:不只收藏 所有生命体都有恋物癖

但凡关注过华语流行音乐的人,一定都知道姚谦的名字。王菲《我愿意》、辛晓琪《味道》、蔡健雅《纪念》、李玟《Di Da Di》、萧亚轩《最熟悉的陌生人》……这些如今已然浸透大众生活的数百首金曲,均出自这位金牌词人之手。因合作的歌手多为女性,又加上台湾综艺教母张小燕的一句“最懂女人心”,使“姚谦”的名字前总是冠以类似前缀。

去年三月,他又多了个头衔:乐视音乐高级副总裁。不过,当坐在乐视音乐的办公室里,新京报记者对面的姚谦,却直言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回避“流行音乐”这个话题,“很多旧时光都已经过去了,当再听到有人说我是什么大师、谁的恩师之类的,我的鸡皮疙瘩真的会掉一地。我只不过是个普通人而已。”

“普通人”姚谦,还有着另一重身份。在早年担任唱片公司高层时,由于音乐工作的繁杂忙碌,占据大量心力,姚谦把大部分闲暇时间都贡献给了文学和艺术,少有的消遣便是逛画廊和美术馆。在机缘巧合下,他开始了艺术品收藏之路。随着2015年新书《一个人的收藏》的问世,以及今年3月下旬同名纪录片在香港巴塞尔(Art Basel HK)的首映,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到一位热爱艺术的收藏家姚谦。

某次约会推开了收藏大门

“常觉得我生命中最美好的礼物有两个:音乐与美术,”姚谦曾这样说道。

与艺术的缘分,要追溯到姚谦小时候对美术的热爱。受到画水墨画的父亲影响,姚谦不仅从小爱画画,还耳濡目染了不少大师的名字。不过,后来由于升学压力和父母的期待指向,他暂时搁置了这个兴趣爱好。直至升入大学前夕,姚谦争取到了一个念工业设计专业的机会,才终于又回到了艺术的相关领域。“其实我也是到差不多中学时,上大学前,才对艺术有了更多理解,比如判断一幅画是印象派还是其他画派。通过阅读,我理解了绘画世界的简单轮廓,也单纯地喜欢上了一些人的一些画。”

1996年,姚谦写给辛晓琪的《味道》已经飘满了台北的大街小巷,而他收藏的第一幅画,就是发生在这一年。“那个时候我的经济已经比较稳定了,但脑子里还没有收藏的概念,总觉得艺术品就是在书上或是美术馆,属于公众的。但是有一天,我跟一个朋友约会,约在对方公司附近的诚品书店见面。但是朋友却临时有点事情,他下来跟我说,可能你要再等我一下,楼下有个国际拍卖公司的展览,要不然你去看看吧。”

这一看,就推开了姚谦收藏的大门,“隔天他们就要拍卖了,我就走进去买了一张画,是刘奇伟的《斑马》。之所以买刘奇伟,是因为之前我读过他的书,我觉得这个老先生特别有意思,他在非洲待过,既是个动物学家,也写文章、画画。后来看到真作的时候特别激动,而且看看价格,发现大概人民币两三万元,原来可以买得起啊。从这一张画开始,我就买了一些与绘画相关的书,也经常去美术馆、画廊拜访,为了收藏而去查资料,就这样踏上了‘不归路’”。

收藏从阅读美术史开始

“阅读造成了我收藏的变化,也造成了我继续阅读。”

姚谦直言,这些年来收藏的动力与最大收获,就在于阅读。在最初接触美术史之后,姚谦对巴黎画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巴黎画派都是非巴黎的异乡人,在印象派的中后段聚集在巴黎,他们有各自血缘的延伸,但是又都对印象画派的观念是支持的,他们带着自己受过的传统绘画教育,再用新的观念进行绘画创作和交流。我就对这个非常感兴趣。”后来,姚谦在这个基础上延伸出了“亚洲西画史”,作为自己收藏的母题,林风眠、吴作人、徐悲鸿、常玉等大师作品,都在他早期收藏之内。

在姚谦开始收藏的两三年后,正值华语流行音乐的黄金时代,他的常态是:下午在美术馆,晚上与林忆莲在录音棚。

由于工作需要,姚谦经常要飞去同样受到华语音乐影响的东南亚国家,“那时我们酒店楼下经常有拍卖会的预展,我就跑进去看一下,发现展出的内容跟台北的不一样,那些菲律宾的、越南的、印尼的艺术家我全不认识。那时候我就发现,这些艺术家有一个共同之处,他们大多出生于19世纪后半段,在接触西方教育之后,开始以西方媒材创作,但是表达的主题仍然是当下时代背景的故事。这就让我对照到我特别喜欢的巴黎画派。”于是,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地受西画影响的第一代创作者的作品,也开始被他列入收藏体系。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