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从藏品中窥探古代科举考场的“记律”(组图)

从藏品中窥探古代科举考场的“记律”(组图)

2017-06-15 12:08 文章来源:张雄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藏品:清代《孟子》“夹带”藏品:清代《孟子》“夹带”

纪律三:对作弊者严惩不贷

科举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考试更是以《四书》《五经》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这种死板的考试形式,使得作弊成为可能,而在一系列作弊方法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夹带”了。

笔者收藏的这本夹带,长8.2厘米,宽7.3厘米,高1.5厘米,是一本名副其实的袖珍书。书为木刻,线装,收录《孟子》七卷。除了书口处有一个虫蛀眼,其他无瑕疵,品相较好。书本印刷质量可谓上乘,原文与注解区别以不同字体,印制清晰,一目了然。从中可以窥知清代木刻印刷术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夹带虽小,但要想真的带进考场也是不容易的。古代科考,考生进场时,要经过严格仔细的检查,若有违反,严厉问责。据《明史》载:“应试生儒举人监生,但有怀挟文字、银两,并越舍与人换写文字者,俱问发充吏,三考满日为民;若系官吏,就发为民。”清代科场作弊之风日益猖獗,为防范考生夹带作弊,清政府不仅对考生的衣着器具作出了十分详细的规定,还就如何严格搜检颁布了一道道的法令,所有参加考试的考生都要接受彻底的搜身检查,就连考生头上的辫子也要解开来查过,可谓斯文扫地。为了杀一儆百,清政府还在考场实施“严打”,一旦发现作弊,按照《大清律例》戴枷三个月示众,杖一百,最后还要发往边疆充军。尽管如此,作弊之风仍屡禁不止。乾隆11年顺天府乡试,由于动用了军队对考生进行搜检,不少考生赶紧抛弃身上所藏夹带。根据文献记载,考场外居然发现上千份夹带,堆积如山,另有2800多名考生临场脱逃,点名不到,可见夹带作弊已经普遍到了什么程度。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