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夫-昆斯在工作室。图片:Andrew H。 Walker/Getty Images
本周,是三个关于横扫全球的产业趋势的故事……
重金属
周二,我们得知杰夫-昆斯在一周前对自己的绘画部进行了大裁员。这最新的一轮裁员让2017年绘画部门的职员大概减少了一半——据我artnet同事Julia Halperin与Brian Boucher报道,这相比于2015年昆斯雇佣“100多位”画工的巅峰时期还不足三分之一。
被辞退的员工当中据说有在这位气球狗大师工作室呆了10年以上的工人,“至少有一部分除了最后一笔工资之外什么补偿都没有收到。”很难相信,做出这样事情的人是一个曾经说过“销售是道德前线”的家伙,但是,用NBA球星凯文-加内特的话说,在2017年,一切都有可能!
当然,价值5840万美元的问题就在于是什么让昆斯拿自己的人事部开刀?我同事的线人说出了两个主要理由:
首先,昆斯曾为了生产将自己的油画部进行了大规模扩张,不过他的凝视球系列绘画遭遇了滑铁卢。如果销售确实是道德的前线的话,这故事听起来就像是这些作品在过去的两年时间是在靠窃取老年人的社会保险在过活。
不过,第二个原因则与大文化背景下的焦虑有关。至少有一位前雇员说,一直对更新、更先进的制造技术有着浓厚兴趣的昆斯,越来越想通过外包工作给机器而非有技术的工人们来完成自己的作品。
客观说,这很有道理。不管结果是要造车还是为惠特尼回顾展完美地复制独立钟,那些质量至上的雇员们现在都在面临相同的问题:人力有什么优势?特别是他们需要支付费用、要休息、还有组织工会抗议老板的威胁(假装他们还没有这样做)?
如果这样的想法促成了昆斯的裁员意愿的话,那么这一结果就将艺术界少见的、由科技引发的产业变化推到了前台。将来,很多业内外人士从上而下地都会对科技“让艺术市场民主化”而欢欣鼓舞。
但在昆斯的这个事件当中,科技也许让几十个技巧卓越的画工失去了工作。2017年,我们应该更加谨慎的来考虑这些问题,不管是站在文化界的角度还是在更广义的劳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