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刘艺先生谈草书系列文章之三:《草书的创作与欣赏》(图)

刘艺先生谈草书系列文章之三:《草书的创作与欣赏》(图)

2017-06-29 09:10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刘艺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各位同学:

你们好!

我在北京书法培训中心创作班上给学员讲了全国书展的评选要求等问题,这次来青岛中国书法进修学院,讲演的题目是《草书的创作问题》。

首先讲第一个问题,草书的历史。我出了一本《草书》单帖,内有一篇文章谈的是创作体会,文中把草书的历史介绍了一下,也许有的朋友有这本书。关于草书的历史今天我只能简单地讲一讲,而着重讲讲草书创作技巧。我讲的是今草的历史。我们能够看到的资料表明,汉代今草已经出现,在宋《淳化阁帖》里面就有东汉张芝写的一笔草书。实际上今草的完备是在王羲之的时代,也就是东晋。王羲之的《十七帖》虽然都是一些信札,但今草的法度大体完备了,到《十七帖》这个时候,可以说草法都建立起来了。这种草字只是一种小草,可以理解成小字草书,或者是一种草的程度比较小的字。草的程度小一点,比较好认,比较好写,所以一般人学草书大都从《十七帖》入手。一是学习草法,二是学习笔法。到了唐代,《书谱》是推崇王羲之的一篇书论,它的字也是学王羲之的《十七帖》,这种风格的小草字,可以说是完全继承了王羲之的草书。到了张旭、怀素这些高手出现以后,草书就有了新的发展,由小草向大草演变了。大草可以说字大一点,也可以说草的程度大一点,两种意义都有。那时这种草书被称作“颠狂”。张旭是颠的,怀素是狂的。以后就把这种大草同颠狂联系起来,因此又有“狂草”的叫法。这样的大草到了宋代又有了发展,黄庭坚是学怀素的,继承了怀素的大草笔意,写了很多手卷。怀素写的也有手卷。那么,王羲之时代写的信札,到了怀素时代就变成了手卷,在横的方向延长了,字形也大了。到宋代像黄庭坚的《李白忆旧游诗》、《廉颇蔺相如列传》这样一些大草作品,都是横向发展无限延长的手卷。宋代这种大草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了,但是它还是向横的方向发展。到了明代草书形式才开始向纵的方向发展.向竖的方向发展,行拉长了。明代不止草书是这样的,行书和别的书体也是向纵的方向发展了。什么原因呢?明代经济发展了,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商业发展起来以后,有钱人盖的房子高大了,室内陈设布置也必须相适应。高大的房屋需要比较高大的作品。像我们现在这样的房子,作品只宜横着发展。明代建筑从外观上看房檐都很高大,这就使书画作品因房子的变化而向纵的方向发展。所以,明代的草书像祝允明、文徵明等人除了横着写手卷,如著名的草书《赤壁赋》等等,他们也会竖着写长条幅。作品有八尺,甚至一丈二这样的大幅。写草书,到了这个时候就有了更广阔的天地,草书的连贯性在竖的条幅和大的中堂里面更能表现出来。因为有这种形式的变化,从明代开始,除了出现像文徵明、祝允明这样的草书大家以外,到了明代末年又出现了像王铎、傅山这样的草书大家。他们的草书以竖写为主,出现了连绵草,也就是古代张芝所谓的一笔书,或者是王献之的一笔书,到了王铎这个时代才真正发展起来。张芝也好,王献之也好,他们的一笔书不过在尺把长的小纸上写,而王铎、傅山的连绵草是在八尺、一丈二的纸上写。明末清初至王铎为止,草书已发展到相当的高度,并且更加完备了。清代以后草书基本上没有发展,没有草书大家出现,直到民国才出现了于右任,他为草书又找出了一点新的出路,就是“标准草书”。实际上从艺术上说并不成功,从实用上说也不一定成功。到于右任为止草书没有超过前人,基本停滞了。

50年代以后,草书开始有了新的发展。去年我在济南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书法研讨会上,谈了这样一个观点,我说,毛泽东的书法可以从微观来研究,就是他的字怎么样?有什么风格、特点?写得好,好在哪里?这是一种研究方法。但是我更希望别忽略了宏观方面,把他放在历史的地位上来看。他不是一般的人,不是一般的书法家。一般的书法家对书法的发展都会有些影响,何况像他这样一位领袖人物。由于他自己经常写毛笔字,所以别人也写毛笔字,周恩来也可以写,郭沫若也可以写,一般百姓也可以写,到“文革”当中大家都可以写,没有把它当四旧。汉字要改革,走拼音化的道路,并没有说书法不能写。由于毛泽东作旧体诗,别的人也跟着作,柳亚子作了,郭沫若作了,其他人也作了。因此旧体诗没有人把它当“四旧”来破。粉碎四人帮以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新十年书法出现热潮,应该看到,毛泽东主席喜欢书法,因此书法才得到了延续。如果他不喜欢书法,那又另当别论;如果他不喜欢诗词,那也要另当别论。就历史的作用来看,他破了很多东西,旧的道德破了,这个、那个破了,但没有把书法破掉,没有把诗词破掉。书法和诗词得到了延续,才有今天的发展。毛泽东主席特别喜欢草书,革命成功以后他把故宫博物院好的碑帖借来看,包括怀素《自叙帖》等。中日恢复邦交,大平正芳首相来中国时,他送给日本人的礼品就有草书《自叙帖》,还有《楚辞》,当作国家珍贵的礼品送给外国的首脑。由于他的原因,草书得到了发展。所以50年代以来,草书得到了复兴,和毛泽东主席喜欢草书、擅长草书是分不开的。如果他喜欢楷书,像叶选平同志一样只写楷书,那肯定楷书会有更大发展。过去有一句话“吴王好击剑,城中多创疤”,就是说吴王喜欢斗剑,城里边的人便都练剑,结果练得身上到处是伤疤。“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楚王喜欢窈窕淑女,宫女就不吃饭了,为减肥而饿坏身体。草书到了这个时期所以有新的发展,原因不能不和领袖人物的爱好有关。当然也有一些大师在起影响作用,像林散之等等,但是他们的作用没有领袖人物那样大。所以近年来草书很繁荣,写草书的人很多,也出现了一些高手。章草跟今草不同,历史上也曾得到发展,从赵孟頫时开始复兴,明代也有一些写章草很好的书家,到民国时期写章草的人也不少。今草就不同,从王铎以后基本没有什么人写得好,差不多有三百年的时间。看看清代大书法家的作品,还有民国书法,看不到好的草书。当然和那时候的最高领导也有关系。那时候皇帝喜欢董其昌的字,喜欢那些温和的东西,因此慢慢地馆阁体就出来了。后来又兴起了碑学,提倡北碑,更和草书关系不大了。因此,草书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空白。现在草书很繁盛,让我来讲这一课,我觉得这个简要的历史需要和大家探讨一下,这样才能有继承和发展的问题。在传统的基础上,使当代的草书获得新的、更快的发展。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