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的《兰亭序》,能写一手极好的王氏行书,《晋祠铭》是为代表。初唐时期出现了一批楷书大家,楷书成为唐代的代表性书体。这时,草书略显寂寞。至武则天时期,有位孙过庭写了一部《书谱》,文章极力推崇王羲之书法,笔法完全继承了王羲之的《十七帖》,使王羲之草书得到了延续。但无论王羲之还是孙过庭,其草书都属于小草范畴,不仅字形小,而且不连贯,不同于张芝的一笔书。其后,苏州出了一位张旭,在京城长安任金吾长史,因而人称张长史。他继承了张芝的大草,以疯颠姿态写出连绵缠绕的大字草书,被称为狂草。其传世墨迹有《古诗四首》和《肚痛帖》,不过是真是假没有定论。张旭生前名声响亮影响很大,杜甫长诗《饮中八仙歌》中有三句是歌颂张旭的,将张旭尊为“草圣”,与张芝比肩。王羲之则被世人尊为“书圣”。大书法家颜真卿年轻时曾向张旭学习笔法。他虽以楷书驰名,创造了颜体大楷,但其行书《祭侄文稿》等也是绝佳作品,有天下第二行书之称。《刘中使帖》、《裴将军诗》则表明,颜真卿的草书也很精熟,张旭的草书显然对颜真卿产生了影响。张旭之后,唐代又出了楚僧怀素,以狂草名世,与张旭并称“颠张狂素”。自此狂草又开了新生面,使王羲之以来的今草更加丰富多采,对后世影响巨大。
宋、元、明以来,草书大家代不乏人,除师承二王,也有接受怀素影响者。宋黄庭坚临习过《自叙帖》,除以黄体行书名世外,还擅长大草,代表作有《廉颇蔺相如列传卷》、《李白忆旧游诗卷》等。明代祝允明继承前人狂草,又有新的创造。他不但能写点画飞动的狂草手卷,也能一泻千里地书写竖式狂草中堂,使草书进入了一个新天地,更好地展现了大草及狂草生动激昂的神采。其代表作手卷有《前后赤壁赋》、《曹植诗四首》等,中堂条幅有《杜甫秋兴八首》等。清代草书乏善可陈。民国于右任恢复了草书的位置,极力倡导“标准草书”。新中国的创建者毛泽东喜爱怀素草书,使草书得到了复兴。目前,草书创作队伍空前壮大,水平不断提高,十分可喜。
二、怀素的生平与经历
怀素有时自称“家长沙”,有时自称“零陵人”。家长沙是从大范围说的,犹如说是湖南人,零陵则是从小范围说,实系当今零陵地区永州市人。他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本姓钱,自幼出家,在城西书堂寺当和尚,法号怀素,字藏真。虽是出家人,却爱好写字,每天除诵经外便埋头练字。由于对书法的兴趣超过了诵经坐禅,加以喜欢酒肉,受不了佛门清规约束,于是离开书堂寺回到自家专门练字。传说怀素屋旁有“笔冢”和“墨池”,用以表明他学书之刻苦。这时在家乡已小有名气,但尚未得到大师真传,只是埋头自学。后来他拜表兄邬彤为师,求教笔法。邬是张旭弟子,他告诉怀素:“草书古势多矣。唯太宗以献之书如凌冬枯树,寒寂劲硬,不置枝叶。张旭长史又尝私谓彤曰:‘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余师而为书,故得奇怪,凡草圣尽于此。”意思是以自然景象启迪草书之取势,不外姿态强劲和变化生动,所谓“诡形怪状”。不久,怀素离家到衡阳、长沙游历,邬彤赠他二王法帖三册,使怀素更开眼界。怀素在长沙等地挥毫无数,名声大振,但仍觉未得名师指教,特别是未能得到张旭指教,是一大憾事。
大约三十二岁时,他步行向西京长安进发,去拜谒名师。到长安后看到不少难得一见的“遗篇绝简”,也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和达官贵人。他以狂怪的书法与行为,赢得了极大的荣誉,得到了一连串的颂扬诗文,足可编成一部专辑。怀素在长安住了大约五年,约在唐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十月离长安回家乡零陵,途经洛阳。他最仰慕的狂草大师张旭多年在洛阳活动,虽早已去世,怀素仍特意造访洛阳以追思前贤。未曾料到在洛阳恰巧遇到张旭弟子、大书法家颜真卿。颜当时路经洛阳办理私事。他笃信佛教,好与僧人交往,且怀素又是他同学邬彤的弟子,因此对怀素很是器重。见怀素狂草可与先师张旭比美,更是感叹不已,遂应怀素之请,为《怀素上人草书歌集》作序。在此歌集的基础上,怀素于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四十岁时写成了一卷《自叙帖》,后由蜀人石阳休收藏,世称《蜀本自叙帖》。翌年,怀素将此帖重写一卷,后被宋人苏子美收藏,世称《苏本自叙帖》。另传还有第三本《自叙帖》,曾入内府,但其后下落不明,未见踪迹。
自长安返乡,怀素轻松自在,到处云游,也不断挥毫创作。大约唐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2年)怀素五十七岁时又去了一趟长安,留下了《食鱼帖》和《圣母帖》。三十二岁到长安时结识的老朋友大都已不在人世,加之自己年老体弱、饮食不调,不久便离京回到老家零陵。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六十三岁时,在零陵完成了另一件代表作《小草千字文》,又称“千金帖”。这是他最后一件有时间记载的作品。怀素何年何月去世,因无记载而不得其详,估计在完成《小草千字文》后不会太久便与世长辞了。
三、《自叙帖》的艺术特色
从《自叙帖》的文字内容可知,起首十四行(怀素家长沙……士大夫不以为怪焉)叙述自己学书经历,简单概括,平铺直叙。自第十五行“颜刑部书家者流”起,至第一一六行“醉里得真如”止,都是摘录别人的诗文,借他人之口,表现自己书法的高妙。最后几行是表示不敢当的自谦之语。总的来看,此文是一篇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的自述。由于心情很好,很得意,因而下笔如有神助,写成了一部前无古人的狂草杰作。
怀素狂草之名是由在粉壁上挥毫得来的,可以想见他作壁书时的颠狂之态。但他的狂草壁书早已踪影全无,流传下来的几种刻帖,虽已超出王羲之、孙过庭的小草,却大多不能视为狂草。只有《自叙帖》,称得上狂草之代表。因此,欣赏《自叙帖》,把握其艺术特色,首先要抓住一个“狂”字。有人认为其特色是“神采”、是“飘逸”、是“瘦劲”、是“快捷”等等,似乎未能抓住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