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自己把别人的赞扬分为几类。第一是“述形似”,如“奔蛇走虺”、“骤雨旋风”、“轻烟淡古松”、“山开万仞峰”等等。这一类的描述古往今来在书法赏析上占了很大比重。有些比喻相当夸张,其目的不外是发人联想,使人产生奇思妙想。第二是“叙机格”,如“以狂继颠”、“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等。这是对怀素的特殊描绘,更具怀素自身的特色。第三是“语疾速”,如“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等。第四是“目愚劣”,如“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此语与“叙机格”相近,触及了怀素的内心世界。以上几个方面,构成了怀素狂草的内涵,一是结字造型“诡形怪状”,二是下笔千言一气呵成,三是醉里张狂天真无忌。总之必须放得开无拘束,才能狂得起来。
放得开,不是说放就能放,想放就能放,而是要有扎实的条件来保障。首先要精于草法,烂熟于胸。戴叔伦云:“楚僧怀素工草法,古法尽能新有余。”如果草法生疏,写一字想一字;或是会草则草,不会草则行;或是全无法度自由杜撰,则不可能放开胆量去张狂,也不可能写出高水平的狂草。其次要精于笔墨,收放自如。怀素写苏本《自叙帖》,据分析用的是兔毫笔,比较瘦硬,行笔以中锋为主,婉转圆通。偶尔有侧锋点画如“奥”字,是因笔小字大之故。笔墨纯熟才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笔断意连。再次是随机应变,听其自然。这是就作品的全局而言,对于篇章结构无须预先筹划,而是起伏随意、变化无常。《自叙帖》每行字数多者六、七字,少者二、三字,任由感觉来定。若平铺直叙,字数多少、字形大小前后一贯,便无狂字可言了。
上面说的是狂草的功力条件。单单具备纯熟的功力,并不足以完成一幅狂草杰作。由于草书最具抒情性,若无真情实感,为狂而狂,便会流于卖弄,引不起观赏者的共鸣。《自叙帖》是怀素对自己草书心满意足的真情流露。此帖之狂,与作者的情绪密不可分。喜悦、得意、兴奋的心情、随着自叙的展开而逐步增强。本帖开头六行据传是宋代收藏家苏舜钦补书的,规矩而平淡。从第七行“笈杖锡”起,显然与前六行不同,字与字、行与行密度加大,节奏比前六行要快一些。抄录颜真卿所撰《怀素上人草书歌序》的一大段,因文字内容不是韵文,节奏感不强,故尔有如潺潺流水,淙淙作响。序文录完转为赞词颂诗后,即从“后作不绝溢乎箱箧”起,字的跳动与行的摆动逐渐加剧,有一种从溪流进入江河的感觉。大约到全篇的三分之二处,节奏愈益加快,开始进入高潮。自“皆辞旨激切”至收笔的七行,达到了全篇的最高潮。字形一路放大,显现挥毫时愈发无拘无束自由奔放,气势一泻千里,如江河人海,奔腾澎湃。全篇起伏变化之大,是手卷类狂草作品中罕见的,表明作者对颂扬之辞充满激动与感激,情绪一路亢进,兴奋至极便达到了狂放至极。没有情感的宣泄,不可能有如此放纵的挥洒。因此,感情充沛,有感而书,是狂草的心理条件。《自叙帖》狂放不羁的艺术魅力,来自怀素手下的功力和胸中的激情,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此外,醉酒应是怀素“狂”字的外在因素之一。“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这是完全可能的。原因是醉后非理性的情况出现了,说不定会有神来之笔,酒醒后理性得到恢复,反而会约束书家的意识与手脚。但是,狂草与饮酒并非有必然的联系,不饮酒也应能够进入狂草殿堂,关键是要具备深厚的功力和丰富的感情。没有这样的条件,喝酒也是无济于事的。
总而言之,《自叙帖》的艺术特色是它那狂放不拘的笔墨神采。这样成功的杰作,对于书家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因此就更显难能与珍贵。
选自孟云飞主编《翰墨人生——刘艺书法著述及同行评论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