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是古代照面饰容的日常用具,在我国流行了几千年,无论贵贱老孺男女都要使用,可以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直到清代玻璃镜子出现后它才退出历史舞台。汉唐是铜镜业发展的鼎盛繁荣时期,纹饰繁多、形式各异。至宋代出现转折,由于受到原料的限制,从富贵华美转向质朴实用,装饰纹样趋向简洁,但在造型艺术上有所革新,铭文也倾向商品广告化,较之前代给人新颖的感受。其中,湖州镜是宋代最为流行的镜类之一。
这组湖州孙家镜均为圆形,直径7.7—8.4厘米,缘厚0.15—0.4厘米;银铤钮。钮左右两侧各有一长方形框,框内均有铭文,其中右为“湖州孙家”,左为“青鸾宝鉴”。框外饰一周凸弦纹圈带,窄素缘。
从纪年墓出土铜镜看,湖州镜始铸于北宋晚期,盛行于南宋初期和中期,一直至清代仍有生产。清乾隆时,湖州铜镜曾作为贡品向朝廷进贡。湖州境的一大特点是在镜背面上写有生产地或产地和作坊、匠师姓名或字号、使用材料等,因而也称为“铭文镜”“牌记镜”。从湖州镜的出土报道资料看,湖州镜产量很高,销路甚广,从北至南,从东到西,可谓行销天下,甚至走出国门,韩国、日本也有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