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的竹叶
卫贤《高士图》的竹叶
包括这种非类型化的竹叶画法,也是五代直至北宋时期的一种通常画法。如五代卫贤《高士图》轴(故宫博物院藏)、惠崇(传)《溪山春晓图》卷(故宫博物院藏)、李唐《江山小景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李思训(传)《 御苑采莲图》卷(故宫博物院藏)、宋人《宫苑图》卷(故宫博物院藏)、宋人《别苑春山图》卷(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宋人《江亭晚眺图》纨扇(辽宁省博物馆藏)、金李山《风雪杉松图》卷(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等作品中的竹叶,都是像《千里江山图》那样疏散而不定型的。
陈丹青解读《千里江山图》时指出:“年轻的新手画画,兴致勃然。他只要有技巧,差不多一半是在逞能,一半实在是因为他太年轻。……通常成年老熟的大师,喜欢做减法,也就是取舍和概括;可十八岁英年的王希孟呢,他在忙着做加法。”
事实上,《千里江山图》是留下了年轻画手的创作痕迹的。
这一方面体现在它那只有年轻画家才具有的精锐技艺,一方面也体现在它绘画语言上的尚欠成熟。
精锐技艺:精细准确而富于力度的线条
《千里江山图》精细准确而富于力度的线条,告诉我们它一定出于一位英气勃发、精力丰沛、感觉细腻、心手双应的画家之手,这样的线条也表明作者具有极佳而不是昏花的视力,在那个尚无眼镜的时代,这一点对于精勾细染的工笔画也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