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建筑:人类精神的庇护(组图)

建筑:人类精神的庇护(组图)

2017-11-08 10:15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厉亦平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mszb2017110400026v02b003

坂茂建筑设计 纸板大教堂 2013年 新西兰基督城 图片摄影 布瑞吉特·安德森

他富有创意的思维模式和革新的设计理念,不仅仅是他善意的初衷,而且也体现在他全部的作品中,尤其是表现在建筑材料和结构方面。通过杰出设计,来应对高难挑战,坂茂扩展了建筑师这一职业;他使建筑师能够参与政府、公共机构、慈善家及受灾群体之间的对话。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用高质量设计满足社会需求的积极行动,以及他应对人道主义挑战的独有方式,使得他摘得了201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成为一名模范建筑大师。

纸管建造的灾后避难所

1994年,坂茂看到展现卢旺达状况的照片后深感震惊。因部落冲突,导致了近200万人流离失所,当时联合国为当地难民提供了塑料布和铝管,让他们以此搭建庇护所。但难民们往往会卖掉铝管,并砍伐树木来建造住所。坂茂认为这样的情况会造成当地森林资源的流失,而难民们的居住条件也无法得到保障。所以他向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提出了纸管避难所的想法,随即被聘为顾问。纸管成本低、可循环再生并方便大规模生产,他共设计了三种形式庇护所,皆经过持久度、抗白蚁的测试。1998年,50个以纸管搭建的避难所在卢旺达建设完成。

凝聚志愿者的力量

在救灾项目中,坂茂时常与当地灾民、学生和其他志愿者协力建造建筑。他于1995年成立了一个名为“VAN(建筑师志愿者网络)的组织,旨在联合建筑师们合作进行灾后重建项目。二十余年来,他和建筑师、学生以及志愿者们赶赴日本、中国、印度、斯里兰卡、海地、新西兰、尼泊尔、厄瓜多尔等地。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了严重损失,许多学校也被毁坏。坂茂受当地一所小学的邀请,建造临时教室供小朋友们上课。他召集了120位中国和日本的志愿者,以5周的时间搭建了内有9间教室的华林小学。坂茂设计的建造流程与方法,可让没有经验的人也可以参与完成,这是地震后建起的第一所学校。三年后,成都雅安又发生了一场地震,但这所小学没有受到很大影响,仍在持续使用中。他又带着志愿者和学生们在雅安建造了一所幼儿园。

注重灾民的隐私与舒适度

2011年,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并导致了福岛核泄漏。这场灾难让人们居无定所,他们被集体疏散到了体育馆。但是灾民们聚集在同一个空间集体生活,就失去了个人隐私。坂茂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他用直径不同的纸管与布帘在体育馆内建造了1800个单元空间,不同的家庭与个人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

这种以纸管框架和布构成的简单系统,是坂茂在救灾项目中已实施颇久的“PPS”(避难所用纸隔断系统,Paper Partition System)。其搭建方式非常简易,任何人都可在5分钟内轻松组装完成。而它给灾民们带来的身心舒适感却不容小觑。2009年,意大利东部的城市拉奎拉发生大地震,老城毁于一旦。坂茂受邀在当地建造一个临时音乐厅。在有限的预算下,他以纸管搭建了音乐厅,为当地的居民们提供了灾后心灵修复的场所。这些努力大大改善了避难所的生活质量和临时居住环境。

因地制宜的救灾项目

2001年印度地震后,坂茂以纸管、啤酒箱及当地生产的竹子建造了临时避难所。此外,他特别尊重当地的生活习惯,在避难所中还搭建了一个内外通透的庭院,供人们生活与交流。至今,当时搭建的许多避难所仍在使用中。

2015年尼泊尔地震,坂茂第一时间赶到灾区,他发现当地建筑主要以木材与砖墙组成,地震造成的建筑倒塌后的木头与砖仍可使用。所以他以木头为框架、砖为内里,研发了木砖墙面的模块,并经过压力测试。这种新材料成为了灾后重建的主要材料。

纸建筑也具有永恒的意义

1995年,日本关西地区发生了阪神大地震,造成逾6000人丧生,包括教堂在内的无数建筑被摧毁。坂茂亲临灾区后发现许多灾民们只能在露天的环境中对神像祈祷,寻求心灵安慰。他与志愿者们以啤酒箱、纸管这些简易的材料为神户灾民们迅速地建造了50个避难所。

接着,他又以纸管重建教堂。整个教堂由160位志愿者在5周内完成,10乘15米长的建筑顶部覆盖了一层波纹状聚碳酸酯覆层,其下是由58根纸管围成的椭圆形。原本这个临时教堂计划存留3年,但由于当地居民的喜爱,最终存留了10年之久。

小结

在这些或大或小的建筑里,我们发现坂茂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完全成为其建筑设计的核心,他抛弃掉那些复杂的高端材料,专注于所有简单易得的、可循环使用的材料,如纸管、竹子、织物、木料,并赋予这些材料新的性能和意义。

当建筑师们对城市综合体建筑趋之若鹜时,坂茂始终坚持着对人类最本质的关怀,又或者是当大多人追求着高造价建筑材料时,他像一位孜孜不倦的实验者,用可循环材料为无数灾民搭建避难所——让建筑真正成为人类精神意义上的庇护。坂茂奔波于世界各地的自然和人为灾害现场,同当地民众、志愿者及学生合作,为灾民设计和构建简单、得体、低成本且可循环利用的避难场所和社区设施。

不论是为灾民搭建的住所、学校,或是为私人客户、机构、政府打造的住宅、办公楼、大型展馆,我们都很容易一眼识别出坂茂作品的特别之处:他的建筑简单而诚恳,充满对使用者的尊重与关怀,他用建筑来保护日常生活隐私,也探讨与环境的关系,他的建筑总能传达出一份积极乐观的精神,鼓励着不论是居住在建筑中的人们,还是年轻一代的建筑师,去克服困难与面对挑战。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