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
仅就蔡京的题跋而言,有研究者就认为是后来拼接上去的。蔡京所题的跋宽度和高度都与画的比例极不相称,也就是说蔡京所题写的并非我们今天看到的《千里江山图》。做这个拼接活的是明末清初的梁清标,是他向乾隆进献的此作。而向乾隆推荐此作的人是王牧仲,也是王牧仲在一首《千里江山图》的赞诗中让“希孟”姓王。在此之前的宋、元、明三朝,从没有出现过一次这幅作品。蔡京本人曾参与主持《宣和画谱》这一美术史巨著的编辑工作,想必对艺术史的熟知和对绘画的研究,也有一定水平,但关于《千里江山图》也没见他有任何文献记录留下。
关于南宋时期《千里江山图》进入内府一说,是因为在作品开篇处盖有宋理宗时期内府图书馆“缉熙殿”的收藏印章“缉熙殿宝”一印。但是这方印已经模糊难辨。虽然印章模糊不清,但对于研究这幅作品还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就在这方本已模糊不清的印章上,乾隆竟将”三希堂精鉴玺”直接盖在了上面。这是否说明:乾隆虽然认为这是幅杰作,并不认同宋理宗时期的这方“缉熙殿宝”是真的。关于“缉熙殿宝”印章,自清代以来,有大量的造假书画盖有这一方印章。
“孤本一幅、年轻早逝、无文献记载,宋、元、明三代无迹可寻”, 让《千里江山图》的考辨有了相当的难度。但随着科学仪器的精微,随着图像学和历史风格研究的进一步展开,随着对伪造辨析研究的不断深入,《千里江山图》的出生之谜,终将会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