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洞若观火:房义安评艺术家那危作品(组图)

洞若观火:房义安评艺术家那危作品(组图)

2018-01-02 11:42 文章来源:亚洲艺术新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那危 (左) 正在他在北京的工作室准备一块大型丝网那危 (左) 正在他在北京的工作室准备一块大型丝网

尽管,那危使用丝网印刷,在画作上加添了强烈的条纹元素,例如“竹石江山图系列”就可算是最为印象深刻的有力作品。不过,其实竹子才是他近作的“条纹”,幼细或是粗壮,甚至是夸张的,都是一种必要的自然力量。书法对作品的影响十分明显:这种元素把玩时空的概念,古代艺术的历史继续影响后世的艺术家。在那危复杂的作品中,这是一个受欢迎的加添品,因为书法可以融和不同的作品,带领每件作品走向一个在物理和感情都引人入胜的领域。竹子线条的动感得益自他对绘画传统的认识,但亦跟铁克诺流行音乐(Techno Pop Music,又译高科技舞曲) 有关,正如他自己所说“为我们这个年代的机器发声”,亦为他的作品加添节奏。

“在我的这些画作里,我使用线条主义和简约主义的语言,去指挥视觉上的节拍和速度。”那危说。“它的来历可以追溯至我早期的“独生系列”的病人袍服,这对一个持续进程有着特定含义。在图像中出现的不同元素、层次和对话错综复杂,构成一个多维视觉感知。要在一件作品里,用日常语言捕捉所有东西,这是很困难的;而无法被捕捉的那一部份,就会发展出真实的感受。我就是喜欢这样,而这样也就是多样化的力量,就是我所说的“合和”绘画。”

那危的画作虽经仔细经营,但竹子和石头的主题却经常出现。那危说,他“并没有刻意计划自己的主题物件,但这可能跟日常经历有关。”这暗示他的“中国”抽象主义很可能代表着一些跟他的自由思想有关的东西。无论是西方或中国的抽象主义,都是他的艺术作品中最为杰出的特点之一。那危对抽象的感觉“来自中国绘画和书法的“写意”概念。我从没有尝试或实验过西方的抽象主义,只是从书本理论上得到某个程度上的理解。不过,如果将来我吸收更多,说不定有朝一日它会融入我的作品中。”

细看他的抽象作品,你会看到一种低调特质,既有意外之喜,又如梦如幻。这种与现实的不期而遇,有着一种坚定的深层力量。第一次观看他的作品时,我曾怀疑这是否刻意精心安排,或是在绘画过程中无意拾得。“我是打算创造一种中西合璧的视觉体验,用两种不同的语言去制造一种印象。”那危说,“中西两者既是南辕北辙,又能融为一体,这些结合和互动建立了一种和谐的关系。我把它称为“合和”绘画。回到图像本身和现实,这组成了那个时刻的一种新的视觉语言。以我的早期作品为例,我会在动笔前先做点小幅草稿或图画。现在,有些作品依然是事前经过精心计算的,但有些则是在画布前沉思,自然而得的。我的工作,就是捕捉出现在我脑海里的影像,然后排列在画面上。”

无论人怎样看那危的作品,认为他在创作怎样的艺术,属于哪类艺术家,受到什么启发和影响,那危都傲然独立。透过这些年来的经验,他对自己洞若观火,了然在心,不会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其他人的艺术作品。“我并没有特别受艺术史上某种风格所吸引。要是我有,我就不会感到自己有自己的价值和方向了,”那危说。“当然,所有风格都是有意义的。一个人可能透过使用某些颜色、笔触或艺术形式,而发现时间、空间和文化历史的意义。这些事物就像密码,记录了人类历史的不同时代。我们现正生活在一个急促的世界,资讯的交流既快速又便利。我们可以在眨眼之间,看到数百年前的影像,知道几千里外的数据。透过重新排序和铺叠,创造某个时代的符号和力量,我觉得这样很吸引。图像的数据化瓦解了种种图像创作和处理的简单方法。这是现在这个年代的压力。”

无论我们的世界科技怎样发展,交流如何迅速,那危跟他的不少同辈艺术家都回避科技,继续使用实际的画笔、铅笔、墨水和油彩,这令人记起艺术是跟人性有关的。数码艺术暂时依然是机器的产物,常常没有性格可言,但在将来,机器和艺术家一定能够找到一颗融和的内心,成为一种全新的机器。在那个世界里,那危将会肩负无数新意义。

本文节选自房义安在2017年出版

亚洲艺术新闻 AsianArt News

第27卷第1期刊内发表的文章SeeingClearly

(中译:林嘉敏)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2345678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