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尺牍书写文化漫谈(组图)

尺牍书写文化漫谈(组图)

2018-01-04 10:38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何炎泉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QQ截图20171211094703

(北宋)苏轼 渡海帖

此札目前被裱装成立轴,尺牍上方由两条拼接而成的横书小纸条为此信札的内封,现被移到尺牍上方。内封方式是将写完书信左卷,沿合缝线糊上后直接于骑缝上书写受信人姓名与“谨封”字样,这种卷封的方式多流行于唐以后。苏轼提到自己“匆匆留此纸令子处,更不重封”,并且希望对方不要怪罪。显然,宋人在卷封的内封之外还有更加盛重的重封(外封)做法,《西楼苏帖》中收录了苏轼《与宝月和尚书》的内外封题,内封:“手启上宝月大师老兄。轼谨封”,外封:“书上成都府大慈寺中和院宝月大师。眉山苏轼谨外封”,可知外封主要供书写地名等信息之用。多数宋元时期的钤封都未能保存下来,故此北宋墨迹例证就格外珍贵。

由于刻帖往往对于作品上的细节加以变更与修改,只保留编者认为有价值的部分,很多重要讯息往往被去除掉。尽管如此,苏轼这件外封还是相当珍贵,至少外封的格式可以确定是长方形的。

内封因为与信札书写在同一张纸上,比较容易被顺便保存下来。信札的外封则是以另外的纸张书写,在缺乏刻意保存的观念下,收到信后往往随手丢弃,这也导致大家对于外封的概念一直都是处于瞎子摸象的状况。尽管利用一些文献数据与刻帖上视觉材料的网罗,看似已经成功地还原了外封的形式,然而却又不是这么明确。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