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能体现艺术生态的风向标,艺术展览的变化直接反应着艺术圈的发展动态。纵观2017年的展览,美术馆举办的海外艺术家个展,在延续2016年“井喷”态势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面孔。中国艺术家海外办展的数量也急剧增多,作品也越来越能反映中国人当下的精神状态。
据雅昌艺术网统计,2017年,艺术展览“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比例大至为3:1;引进来的展览以个展为主,个展与群展的比例为3:1;走出去的展览也大多以个展为主,个展与群展的比例约为3.5:1。总的来说,美术馆引进来的国外艺术家较多,出国办展的中国艺术家相对较少,且展览以个展为主。
艺术展览“引进来”和“走出去”较往年相比有何变化?美术馆在选择国外艺术家时都有哪些考量?中国艺术家又将如何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走得更长远?
引进来:不是美术馆标新立异 而是对艺术的自然呈现
首次进入中国的“新人”
“在众多展示西方艺术家的展览中,对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展览有两个,一个是昊美术馆的‘宣言’朱利安·罗斯菲德个展,另一个是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的詹姆斯·特瑞尔回顾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说到。
“朱利安·罗斯菲尔德的作品,不能用好来形容,应该用‘想不到如此好’来形容,这是我曾在自己微信上对这个展览的评价。可以说,‘宣言’朱利安·罗斯菲德个展是国际录象艺术最高水平的展览,不仅因为她对中国的录象艺术有非常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她的作品也非常好,通过对当代社会人的戏剧化场景处理,刻画了我们当代生活的荒诞,以及人心理的巨大落差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