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陈淳《芙蓉》60.8×32.7cm中国美术馆藏
逸笔草草、形神兼求
花鸟画自中晚唐时期逐渐从人物画、山水画的衬景中脱离出来,并在借鉴人物画、山水画优长的基础上独立成科。后经五代黄筌、徐熙加以承续与发展,形成“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两种特色画风,使花鸟画艺术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自宋代以来,中国花鸟画开始高度发展,宋代院体工笔花鸟画与文人写意花鸟画均获得了较高的艺术史地位。
苏轼等文人画思想的融入,为“四君子”一类的花鸟画注入新的气象。艺术家将人的审美观念与动植物的自然特征结合,也将它们的个性特征与人类的象征、比拟手法相结合,以物写情,开拓了花鸟画的意象与内涵。这一时期,以梅、兰、竹、菊、松、柏等为代表的植物题材,以鹤、雁、马、牛、猿、鱼等为代表的动物题材得到了集中而深入的表现,并使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托物言志的艺术与文教形式,呈现出繁荣景象。
到了元代,花鸟画除了在承继前代院体基础之外,还出现了水墨花鸟画,即墨花墨禽,侧重于笔墨技法的探求,使花鸟画变得更为潇洒简逸,且与诗、书、画融为一体。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钱选、李衎、赵孟頫等,在水墨技艺上下功夫,为明清水墨写意画的发展做了重要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