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丝绸之路骆驼风景 (汉代符号)
敦煌悬泉汉简的记载和河西出土文物透露了汉代重视天马轻视骆驼的原因。汉代张骞通西域后,骆驼被逐步引进汉地,其作为外来“奇畜”不为人知与熟悉,也缺少相应精湛造型的艺术品,与唐代出现的大量骆驼文物相比,汉代骆驼文物寥寥无几,因而汉代人们梦幻的天马成为真实的外来引进物种,代替真实的骆驼成为了充满想象的神奇动物。可见汉代丝绸之路真正的标识符号应是天马而不是骆驼。
骆驼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符号和运输标志,长久印在人们脑海里,驼铃声声成为古代丝路上富有诗情画意的一大景观(图一)。但我们在研究敦煌悬泉出土的汉简之后,再结合河西走廊武威等地出土的汉代天马文物,越来越多地发现,汉代丝绸之路更多的标识是马而不是骆驼,二千多年前的真实状况与现代人们想象的并不一样。
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究竟是什么时间进入中国北方的?仍然是一个议而未决的问题。有人提到在内蒙古朱开沟遗址发现有属于商周时期双峰驼的上臼齿,但研究者认为它是先民狩猎的猎物。翻阅先秦文献,《战国策》记载在战国时期“赵、代良马橐驼必实于外厩”,指中原以北燕赵曾有过骆驼,故有人推测其很有可能在距今3500年前进入中国境内。但动物考古学家见到最早的完整骆驼骨骼是陕西平陵丛葬坑里出土的33具遗骸,平陵还发现有双峰驼木雕像,属于西汉晚期。实际上,汉代及其以前骆驼主要为草原游牧民族所有,当时涉及到西域、中亚的商业活动规模有限,所以在中原表现骆驼题材的艺术品很少,不像隋唐那么普及广泛。而从商周开始,马的应用就非常广泛,特别是以战争为主的各类题材,成为艺术表现的重点。因而,马与骆驼“混搭”成为一个有趣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