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背景链接
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全国后,倡导儒学,并以文治之道作为立国之本。他采纳契丹族耶律楚材及汉人学者刘秉忠、姚枢、许衡等人的意见,参照唐宋体制,积极推广“汉法”。国家与社会的统一稳定,为各民族间的广泛接触提供了条件。但是,蒙古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把国人分为:蒙古人一等,色目人二等,汉人三等,南人四等。相比之下,汉人与士大夫的地位较为卑下,国家各级政权大都掌握在蒙古贵族手中,汉人入仕仅为附庸,这种政治上的不平等待遇,让许多汉人感到仕途无望,于是他们便把自己的精神追求转向文学、艺术方面,从而使散曲、杂剧、书画等都得到了长足发展。随着经济文化的恢复和发展,至仁宗以后,朝廷上下也开始热衷于文翰笔墨。书法受赵孟頫的复古思想影响,提倡复古,推崇“二王”,少数民族中也涌现出了一些汉文化高层知识分子,这些人因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士人的特殊地位,长期生活在中原,与汉族文人接触而受到感染,康里巎巎便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位,由于他为朝中重臣,又是少数民族书家,因此对后世的书法颇有影响,对交流各民族的文化艺术,也作出了积极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历史的犁铧将岁月深翻在记忆里,我们再也不像元代那样,将民族划分得那么等级森严。汉族与其他众多的少数民族已经是一家。虽然服饰和习俗不尽相同,但是某些正能量可以使我们血肉相连,那就是文化,以及对同一文化的认同和尊崇。显而易见,书法,是一位重要的使者。
此文转自《书法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