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黄庭坚与王献可一家的交游(组图)

黄庭坚与王献可一家的交游(组图)

2018-05-31 10:03 文章来源:《荣宝斋》期刊  作者:李跃林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北宋 黄庭坚 荆州帖 (致公蕴知县宣德执事尺牍)43.2cm×31.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北宋 黄庭坚 荆州帖 (致公蕴知县宣德执事尺牍)43.2cm×31.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黄庭坚将一家四十余口寄住芜州,于绍圣二年四月,在兄长元明的陪伴下到黔并上《谢黔州安置表》,而兄元明是年六月东归。同年七月,弟知命自芜湖携黄庭坚家人出发来黔,绍圣三年五月到,随后知命携其妾访时为涪陵尉之嗣直(叔向)十余月,生侄儿牛儿。这些事情令在流放中的黄庭坚心情大为改观。以此为界,则不难推出王、黄交游的年限。可以确定是元符二年七月之前的,有如下二札:“谪官寒冷,人皆掉臂而不顾,乃蒙遣使赐书存问,勤勤悃悃,恩意千万,感激无以为喻,俸余为赐甚惠厚,颇助衣食之源。但愧拙于谋生,一失官财,以口腹累人,愧不可言。某兄弟同庖四十口,得罪以来,势不可扶携,皆寓太平州之芜湖县,粗营柴米之资,令可卒岁。乃来伯氏授越州司理,小侄朴授抗州盐官尉,皆腊月阙,可分骨肉相养也。某比茸江滨一舍,粗可御寒暑,已分长为黔州民矣。长者未归朝廷,自此时可修问。谨奉手状,不能万一。”(《答泸州安抚王补之》)

“天气差凉,即日不审尊候何似?伏惟樽俎折冲,蛮夷安业,百福所会,有神相之。想僚佐多佳士,有以宴乐之。某忧患之余,癯瘠未复,须发半白,学问之气衰苶。惟是自断才力,百无所堪,已成铁人石心,亦无儿女之恋矣。无缘言面一笑,聊因笔墨,以通倾倒之意。守倅皆中朝士人,相待甚厚,为幸不细也。存问勤笃,故缕及此。”(《答泸州安抚王补之》)

《答泸州安抚王补之》札中“某兄弟同庖四十口……皆寓太平州之芜湖县”,是庭坚赴黔时的情况,还未提及绍圣二年七月弟知命即携其子、妾及庭坚家人赴黔之事,则此信必在本年七月之前。与“某比茸江滨一舍,粗可御寒暑”时间亦合。《答泸州安抚王补之》中“天气差凉”又“亦无儿女之恋矣”,也是这段时间无奈心情的体现。但语气“存问勤笃,故缕及此。”似在《答泸州安抚王补之》信札之后。所以,王、黄的交游,至迟是在绍圣二年夏天或更早。

从以上这四封信札的语气来看,也可以看出一个从严肃到轻松的逐渐转变,应该是王、黄二人渐熟后愈加随意的体现。虽然看不到王献可书信的内容,也可以从这些答信猜测到这位守边大臣对黄庭坚的尊敬和细致的关怀。

二 王献可、黄庭坚见面的时间

文献中没有明确记录王、黄见面的时间。但是据流传的信札,我们也可以大致推测这一时间。黄庭坚于元符元年(绍圣五年)春被旨移戎州,三月出发,六月初到达戎州。王献可与黄庭坚的见面,应该发生在黄庭坚从黔州经过泸州至戎的路上。

与王、黄会面相关的,是以下的几段文字:

“再拜启。春末被旨移戒州,谓计日可参候,故不复拜状。而多病就医药,所至淹留,凡三易舟,乃得及此。比来不审尊候何如?叹早得雨,想少慰忧民之意。某捐弃漂没,衰病慵惰,久在林麓,已无衣冠,但有幅巾直裙,野人之服,恐不可造公门,谨勒手状承动静。”(《答温州安抚王补之》)

“使君于我,无平生懽,自我投荒,卹予饥寒。有白头新,有倾盖旧,三月渡泸,一笑握手。谁云此别,遂隔终天,临风寓奠,有泪如川。”(《祭王补之安抚文》)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