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古兰诺出土的马赛克壁画
从1981年冬到1982年夏,我在罗马城住了多半年。我是到国际文物保护研究所去“参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班的。这期间不断出游,访问了意大利的许多历史文化名城。
在我到过的国家里,文物建筑当然数意大利为第一,数量多,质量高。从古希腊以来欧洲建筑发展的所有阶段,都在意大利留下了一批代表性建筑物。意大利又是保护文物建筑最领先的国家,不但决心大,不惜代价,而且形成了成熟的科学和理论,对世界的贡献很大。意大利丰富的文物建筑是重要的财源,旅游业的收入快要赶上工业的收入了,然而在那里看不到“开发”祖宗遗产,靠几千年文化积累诈人腰包的贪婪和愚昧。相反,他们是以文明的态度创造性地保护和阐释文物建筑的多方面价值,从而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朝圣者”。他们发的不是单纯的“祖荫”财,我看到了他们的远见卓识,他们的勤劳智慧,也看到了他们在许多方面作出的牺牲。文物保护,在那里不是社会精英孤独的呼吁,不是政府部门专断的措施,更不是投资者为谋取高额利润而挂起来的“文化”幌子。文物保护,在意大利是一种民族自觉,一种人民素质,已经融入风尚习俗中去了。他们根本不能想象,怎么可以为了修马路、造新房,为了赚钱,为了吸引外资,去拆掉文物建筑或者旧市中心,那里有他们的历史记忆,有他们的感情寄托,有他们的人格尊严。
半年多的时间,我沉浸在意大利无比丰厚的文化积累里。当我摩挲着巴拉丁山(Palatine)上七零八落模糊难辨的废墟时,当我徜徉在阿庇亚大道(Via? Appia)残破不堪的遗迹上时,我心中充满了对意大利人的感谢之忱。罗马、那不勒斯、威尼斯、西耶纳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城里,古老市区的拥挤、破烂、败落和种种不卫生、不方便,使我非常吃惊。我不知道那里的居民怎样忍受那种环境里的生活,更不知道有什么办法能改善那里的环境。但是意大利人拿定主意要保存这些旧市区,留给世界,留给后代。在能力暂时不足以使居民们都过上现代化生活的时候,他们愿意等待。
意大利人并非没有才华,他们自诩是世界上最善于做形式设计的民族。意大利人并非不热爱生活,他们钟情于各种精神和感官的享受。但他们为了文化事业,义无反顾地承担了艰巨的历史重任,甘愿牺牲一些眼前利益。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因而改变了我过去的一些想法。
意大利是一件大文物
意大利遍地是文物建筑,或者不如说,整个意大利就是一件大文物。
历史的原因加上地理的原因,好多支重要的文化机构到意大利来,最早有伊达拉里亚人(Etruscan)和希腊人,古罗马人把这两支文化发展到了辉煌的高峰。中世纪,北部有拜占庭文化和哥特文化的舞台,南部则有阿拉伯文化的舞台,但舞台演出的都是意大利本土的戏剧。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意大利的文化又一次登上辉煌的高峰,而且与法兰西文化发生了频繁的交流。这些文化在意大利半岛留下的,都是它们自己的第一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