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故宫讲坛:乾隆玉器鉴赏(组图)

故宫讲坛:乾隆玉器鉴赏(组图)

2018-07-19 10:45 文章来源:收藏投资导刊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玉鸭 清 乾隆玉鸭 清 乾隆

供玉制度形成以后,这个制度一年分春秋两季将玉器按时纳入宫中。定例是一年四千多斤,这四千斤里面包括籽料大概一千斤到两千斤,如果籽料不够了用山料来补充,山料主要来自于叶尔羌、于田和若羌。乾隆时期的玉器很多是可以和南疆的这些产玉点出的玉对得上的,不管是颜色也好,质地也罢。除了和田籽料以外,剩下的不够四千斤的用山料来补充。进了宫廷以后,这些玉料先是分等级,一般是分五等,挑好的先去画样,然后去制作,剩下一般不太好的交给或者收藏,或者是给苏州制造,两淮盐政等地方的这些制玉。再次的玉料,那些个头大的玉料会做山子,比如《会昌九老图》《秋山行旅图》。

到了乾隆晚年,大概乾隆四十年以后,宫中玉料就越积越多,这是因为乾隆不是说一年就只要四千斤的,而是他一年有的时候如果正好能发现大的玉料,马上就又要多供出来。又或者比如清工要做一些特型的玉器,比如赶制一批太庙要用的或是礼制上要用的,也会有专门特供,特地去开采一些玉料来用。所以说乾隆这一生远远超出每年四千斤的数量,一般都会超出一两倍。那么这些玉料越积越多,乾隆用来干什么呢?其实乾隆不是死脑筋,他脑子很活络。他到了晚年以后,他会让内务府去把一些次等的玉送到崇文门变卖。不过虽然如此,清宫照样留下来了非常多的玉料。直到嘉庆十五年以后才开始减少玉供,因为等乾隆驾崩以后嘉庆其实对玉器没有那么喜爱,而到了道光元年就干脆就停止玉供了,因为这个时候玉料已经太多了,一直留存到清末还在用,所以乾隆这一生可以说对玉器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如果没有他打这个底子的话,到清朝晚期可能就没有玉料可以使用了。

巅峰时期的巅峰工艺

我们看乾隆的玉器的工艺,首先要从审料开始说,玉料来了以后乾隆要审,这个审料是有很多文人参与的,其中包括一些宫廷的画师和书法家,因为很多玉器到最后要刻字,尤其是乾隆喜欢的、做的好的玉器,一些书法家也是参与到里面去跟玉雕工匠一起完成制作的,所以乾隆的审料环节做的相当讲究,这一点正是我们现在玉雕作品里面常常缺乏的。比如,乾隆的审稿是反反复复的,如果做的不好打回去重做,会经常反复,这个在我们档案里面常常能够看到。而我们现在的料子很多都比乾隆时期料子质地好,量也大,但是我们现在做的大多数是福禄寿喜、观音佛之类的东西。一块好的料子过来了,首先就是掏镯子、掏牌子,先把经济成本收回来再说,然后剩下的边角料去做佛、福禄寿喜这些吉祥题材的,真正能够做出创意的大师很少。我个人认为从这点来看这点现代不如古代,起码不如乾隆这个时候。因为乾隆的审料可以说细致到什么程度,他会根据玉器的色泽、纹理,整体它的流裂程度来设计:乾隆的笔筒常常会用碧玉来做,他会把一幅山水画就围绕在这个笔筒周围,成为雕刻,用镂雕也好,浮雕也好,阴刻也好,用各种方法,相当于把一幅山水画刻在这个笔筒上,而且这个颜色它会搭配的特别好。尤其是一些日常的陈设用具和文房用具,而这些画稿,我前面讲到了大多数是有文人参与的,就是我说的宫廷画师。而我们现在玉雕很多没有一些真正搞美术设计的人参与,当然现在已经开始有一些美院的学生参与进来,但是以前是没有的,很多时候全靠一些古代画稿,做出来的东西很可惜。这就是没有一些文人的参与,我个人觉得你要是说玉器要做的格调高的话,在设计这个环节上一定要多用些心思的。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