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遮镇曼伦村,村主任岩光家的牛场顶棚被陨石砸了个洞。 孔令君 摄
没卖自家牛棚里的陨石,岩光并不后悔。作为村主任,他想着村里总要留几块,证明“陨石曾经来过”,并能借此“陨石村”之名,帮农家乐与合作社打响品牌。他还计划从网上买星空图案的贴纸,装饰牛棚,摆上陨石,做个大人们喝茶、小朋友们科普的场所。从村里卖出的陨石,一部分已在多个展览亮相,6月有新疆的全国第四届陨石科普展,7月有昆明石博会暨第五届中国陨石科普展,还有在青海德令哈举办的“星空大会”。
也许,让更多人知道这陨石村来客的故事,等荒诞感与猎奇心褪去,才能让这疯狂的石头回归它该有的天文学价值——从天上坠落的是陨石,永远不会掉馅饼。
哭笑不得
曾几何时,陨石不值钱,甚至它不应该与钱挂钩。
一位上世纪80年代末在中国地质大学攻读岩石学博士的陨石爱好者,说起自己收藏的第一块陨石,是吉林一位村民从床底翻出来送他的,1976年当地下过一场“陨石雨”。村民送陨石,不过是看这位博士的手上拿着科考记录与地图。曾在北京天文馆工作数十年的某位工程师,也讲过类似经历:上世纪90年代,一盒纸烟便能从农户手上换陨石。
不知何时,陨石变了味。岩光记得,村里最早的一批陨石客,是6月2日中午到的。其中有来自广东的陨石爱好者吕金成,他带着现金和仪器赶到,很快碰到了几十位和他一样闻风而动的人。随后几天内人数不断增加,至少有上百位来自新疆、北京、浙江、湖北、上海、云南、广西等地的商贩、爱好者、收藏家和学者。这个小众的圈子,人称“陨石猎人”。
“头两天基本按每克50元到100元的价格收。”广东陨石爱好者梁飞告诉记者,他6月4日赶到时,收购价已暴涨到每克几百元至上千元。现场交易多用现金,一摞摞百元大钞摆在桌上。据岩光的估计,光是曼伦村的山间地头,至少有3000多人,连平时喊他们下地干活都不肯动的懒汉们,也出动了。当时甘蔗刚刚出苗,高度不过成年人的膝盖,田间满是低头寻石人。有村民喊:“又找到一个,谢谢老天爷!”
岩光说,邻村村民捡到最大的一块,卖了30万元,连地里被陨石砸出的坑都被完整挖出,一块土卖了1万元;本村村民屋顶被陨石砸穿,飞来横祸成了横财,石头卖了12万元,买家连瓦都不放过,为一片碎瓦出价1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