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修范教授手持陈之佛先生抄录的吴冠中试卷
穿越风雨历程,让我们走进27岁时的吴冠中。
如果不是面对陈之佛先生亲笔抄录的试卷,甚至连笔者可能都怀疑,如此高水平的两篇文章,竟出自中国抗战胜利后首次举行的公费留学考试的考场上。
须知,在延续了上千年选材考试的中国,此时的考场不是江南贡院,考试的内容,不是八股文章。
吴冠中无疑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学子,从小学到中学,他一次次靠考试向人生发起了挑战,靠考试改变着人生的命运。他从江苏宜兴地道的农村(闸口乡北渠村),考进江苏省立无锡师范,考进浙江省立工业职业学校,转而进入杭州国立艺专,并成为重庆大学的助教。现在,又是一次考试,要让他走进欧洲的艺术殿堂。
笔者有幸最早见证了吴冠中的这份试卷。卒读之后,竟想起在滕王阁上倜傥风流、挥笔急就,写成千古名篇的唐代诗人王勃。当年的王勃,恰好27岁(公元675年)。
这确实是一份无可挑剔的“状元”试卷,这是一份可以打动任何一位公正评判、不循私情的考官的试卷。这样一份试卷的胜出当之无愧,在映衬出陈之佛先生伟大人格的同时,可以反映出这次公费考试组织和评判的客观公正。
陈之佛先生的学生,著名工笔花鸟画家喻继高先生在看过吴冠中的试卷后,感慨地说,“我们刚进入南京大学艺术系,跟傅抱石老师第一次见面,傅老提问,请你们说说你们知道的古代画家吧,我们几乎答不出来,于是傅老说,好好,你们像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好的图画。吴冠中先生这么年轻时有这样渊博的美术史知识,令我敬佩”。
我们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史上,有这样一份考生的试卷骄傲。
与试卷有关的话题,吴冠中的留法生活
1946年的公费留学考试,改变了吴冠中先生的一生。
吴冠中是幸运的,他以普通考生的绝世才华,巧遇了一位学硕德高的教育大家,陈之佛是伯乐,吴冠中是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