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胤禛美人图之美人展书 清代 绢本设色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凡佐香几,要看人家屋大小若何。而大者,上层三寸高,二层三寸五分高,三层脚一尺三寸长,先用六寸大,后做一寸四分大,下层五寸高,下车脚一寸五分厚。合角花牙五寸三分大,上层栏杆仔三寸二分高,方圆做五分大,余看长短大小而行。——《鲁班经匠家镜》
香几文化
“香之为用从上古矣”,《尚书·酒诰》中曰:“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行香,乃上古通天祭祀之礼仪,后随时代发展之流变,被文人士夫乃至富家百姓列作闲事雅玩。正因曾披裹着一层神秘面纱,香几,便也随用赋形地承袭了这般精神仪轨,在形制之外,深蕴着一派古雅气息,令其与众器不同,是一种颇具“仪式感”的家具。王世襄先生于《明式家具研究》中云:“富贵之家,或置厅堂,上陈炉鼎,焚兰煴麝;或置中庭,夜色将阑,仕女就之祈神乞巧。道宫佛殿,也设香几,焚香之外,兼放法器。”即言此道。
《胤禛美人图》是由清初佚名画家创作的绢本设色画,共有12幅。每幅尺寸相同,均纵184厘米,横98厘米。作品以单幅绘单人的形式,分别描绘12位身着汉服的宫苑女子品茶、观书、沉吟、赏蝶等闲适生活情景,同时还以写实的手法逼真地再现了清宫女子冠服、发型、首饰等当时宫中女子流行的妆饰。图中可见香几的摆放使用。
回望古人生活,厅堂供奉、嫁娶婚典、拜月祈福、祭祀先祖、高士清玩……每一个设几供香的场景,皆是过去中国人精神归旨的体现。香几的陈设应用、礼仪习俗,皆有讲究:或立于堂中,庄重恭敬,以证天地;或置于庭园,迎风对月,以祈佳愿;或伴于书斋,悠然惬意,以助佳情。香几,已脱离了坐、卧、倚、凭的基础起居需求,而萦绕于先人的精神层面。
时祭仪节者有之,如《大明会典》中载:祠堂制度,祠堂三间,外为中门……神主皆藏于椟中,置于桌上南面。龛外各垂小帘,帘外设香案手堂中,置香炉香盒于其上。两阶之间又设香桌亦如之。若家贫地狭则止一间,不立厨库,而东西壁下置立两柜,西藏遗书衣物,东藏祭器亦可。地狭则于厅事之东亦可。
祈福祝愿者有之,如《西厢记》中云:天色晚也,安排香案,咱花园内烧香去来。搬至寺中,正近西厢居址。我问和尚每来,小姐每夜花园内烧香。这个花园和俺寺中合着。比及小姐出来,我先在太湖石畔墙角儿边等待,饱看一会。两廊僧众都睡着了。夜深人静,月朗风清,是好天气也呵!正是“闲寻方丈高僧语,闷对西厢皓月吟”。